9月24日,山西省大同市召开“辉煌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能源局专场)。
大同市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志清指出,“十四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能源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指引,坚决贯彻国家、省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持续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在坚决扛牢电煤保供政治责任的同时,坚定有序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能源领域各项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能源之城”建设的基石更加夯实稳固。
能源惠民成效突出,民生福祉持续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网络日益完善,全市运营充电站649座、充电桩5461台,中心城区覆盖率超过50%,2023年实现公共充电桩县区、乡镇全覆盖。电动重卡充换电体系加快构建,预计2025年底建成充换电站35座,基本满足全市电动重卡需求,初步实现重点运力场景和交通节点全覆盖?! ?/span>
9月23日,大同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以来大同市能源产业转型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就,并回答媒体提问。
具体内容如下:
主持人:中共大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王瑶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大同市“辉煌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能源局专场)。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市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志清同志,市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洋同志,市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彦哲同志,市能源局二级调研员葛有成同志,请他们为大家介绍“十四五”时期大同市能源产业转型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就,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p>
本场发布会议程有两项。首先,请王志清同志介绍有关情况。
大同市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志清:
各位媒体朋友,上午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大同能源产业发展的关注与支持。
“十四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能源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指引,坚决贯彻国家、省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持续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在坚决扛牢电煤保供政治责任的同时,坚定有序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能源领域各项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能源之城”建设的基石更加夯实稳固。
下面,从四个方面作简要介绍:
一是能源保供坚实可靠,支撑作用日益增强
煤炭产业基础持续巩固,全市现有煤矿59座,总产能达到15330万吨/年,其中生产矿井47座,建设矿井12座?!笆奈濉币岳?,我市充分发挥煤炭“压舱石”作用,原煤年产量持续稳定在1.5亿吨以上,前四年累计生产原煤6.4亿吨,以长协价保供电煤4.3亿吨,占全省保供煤总量的17%。电力供应体系不断优化,“十四五”前四年全口径发电量累计达到2207.4亿度,其中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电601.3亿度,绿电比重显著提高;外送电量1530.1亿度,输送京津冀地区431.6亿度,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全国两会、建党100周年、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等重大活动保电任务。电力消费保持快速增长,全社会用电量增速连续多年全省领先,数字产业用电表现尤为突出,2024年用电量43亿度,预计今年将突破60亿度。电网建设加快推进,大怀线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建成后,大同将成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绿色能源供应基地。
二是绿色转型深入推进,能源结构持续优化
“十四五”以来,我市大力推进数字技术与煤炭产业融合,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已建成智能化煤矿14座,先进产能占比稳定在85%以上,较“十三五”末提升15个百分点?;乒懵躺晒ひ?,7座煤矿实施小煤柱无煤柱开采,可增采煤量550万吨,有效提升资源回收率,实现煤炭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煤电清洁高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完成9家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实施“三改联动”机组容量1459万千瓦,提前超额完成省定任务,供电煤耗显著下降,系统调节与清洁运行能力大幅增强。积极推进大容量、高参数煤电项目,国电湖东、晋控同热三期两个2×100万千瓦“上大压小”项目稳步推进,晋控塔山三期2×100万千瓦煤电项目已获得核准。新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2022年底新能源装机占比突破50%,目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038.72万千瓦,占比56.46%,稳居全省第一方阵。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加快建设,建成后每年可向京津冀地区输送绿电100亿度左右。
三是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产业链条日趋完善
推动煤炭由燃料向高端材料转型,煤制活性炭产能占全国三分之一,以左云鹊盛活性炭为龙头,正在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煤基活性炭生产基地。强化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构建“煤炭-洗选-建材(化工)”循环产业链,正在建设的云冈区千万吨煤矸石综合利用基地项目将煤矸石转化为高岭土、陶粒制品等21类高附加值产品,打造全国首例千万吨级煤矸石综合处置与绿色建材开发示范工程。聚焦新能源补链强链延链,积极布局上下游产业,引进阳光电源、宁德时代、海博思创等头部企业,构建完整产业生态。山西省首辆底部换电重卡成功下线,技术国内领先,市场反响良好,商用车换电生态初步形成。多元储能加快发展,国网时代、中鑫电联项目填补全省空白,浑源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稳步推进。算电协同效应显现,依托清洁能源优势推动算力产业发展,全市算力分指数位居全国前三,能源与数字融合形成新优势。
四是能源惠民成效突出,民生福祉持续提升
扎实推进乡村风电光伏建设,大力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和“千家万户沐光行动”,扶贫光伏和农村屋顶光伏规模持续扩大,获批驭风行动风电项目16个总装机规模65.15万千瓦,扶贫光伏装机规模34.5万千瓦,1.3万户农村屋顶光伏50万千瓦。农村电网改造不断深化,“十四五”以来累计投资40亿元,实施农网工程1500多项,重点优化网架结构,提升供电能力和质量,户均配变容量由2020年1.97千伏安提高至2.8千伏安,有效支撑煤改电和分布式能源接入,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电网保障?!盎竦玫缌Α狈袼饺嫣嵘?,深入推行“三零三省”服务,低压免费办电扩展至160千瓦及以下用户,全力打造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十四五”以来累计减免用户办电费用近6000万元。清洁取暖“煤改电”惠及28万余户,年节约标煤超65万吨。充换电基础设施网络日益完善,全市运营充电站649座、充电桩5461台,中心城区覆盖率超过50%,2023年实现公共充电桩县区、乡镇全覆盖。电动重卡充换电体系加快构建,预计2025年底建成充换电站35座,基本满足全市电动重卡需求,初步实现重点运力场景和交通节点全覆盖?! ?/p>
五年来,大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成果显著,能源安全保障持续增强,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新质生产力不断汇聚,惠民成效更加凸显。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全力打造现代化“能源之城”,为大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能源支撑?! ?/p>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王志清同志?! ?/p>
下面进入答问环节,提问前请各位记者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开始提问。
记者: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西时指出:要在扛牢国家电煤保供责任前提下,推动煤炭产业由低端向高端、煤炭产品由初级燃料向高价值产品攀升,请介绍一下大同市在增强煤炭供应保障能力,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谢谢!
大同市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宋洋: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p>
煤炭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也是转型发展的最大优势。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在扛牢国家煤炭保供责任前提下,积极探索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奋力打造能源之城。
一是扎实做好煤炭稳产稳供工作。
“十四五”期间,我市坚定扛起能源保供政治责任,多措并举,深挖潜力,充分发挥煤炭产业“压舱石”作用,煤炭稳产稳供能力不断增强,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彰显了“大同担当”,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21-2024年全市累计原煤产量约6.4亿吨,已连续四年圆满完成了煤炭稳产稳供任务,累计向全国近20个省份以长协价保供电煤达约4.3亿吨,2025年1-8月,全市规上原煤产量10176.5万吨,全年力争完成原煤产量1.5亿吨左右。
二是积极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工作。
煤矿智能化是培育煤炭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是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沿阵地,也是传统能源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按照全省统一安排部署,从2021年开始,大力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工作,首先以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建设为重点,积极拓展智能应用场景,全面推进煤矿固定场所无人值守,关键环节机器人替代的局部智能化建设;到2023年,煤矿智能化建设由采掘工作面为重点向全矿井智能化转变,在建设过程中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实施,全市煤矿智能化建设工作整体呈现出技术选型符合实际、技术力量不断充实、建设水平逐步提高、工作推进稳步有序的良好发展态势?! ?/p>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智能化煤矿14座,智能化煤矿产能达到9520万吨/年,智能化煤矿产能占比达到63.8%。其中晋能控股煤业的塔山、同忻2座煤矿被评定为国家首批智能化建设示范煤矿,第二批智能化试点推广煤矿。通过科学有序地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工作,煤矿减人、提效、增安成效明显,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煤炭生产本质安全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对于持续推进煤炭行业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
三是科学释放煤炭优质产能。
我市积极推进千万吨矿井集群建设、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提高单井单产水平,通过产能核增、调整建设规模释放先进产能、核减枯竭煤矿产能等方式,不断优化产能结构,为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为煤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奠定坚实基础?!笆奈濉币岳矗?座煤矿(其中有两座煤矿核增2次)核增煤炭产能共计1330万吨/年,3座煤矿核减产能共计160万吨/年,3座建设煤矿调增建设规模共计750万吨/年,平均单井规模从227万吨/年提升至260万吨/年;38座煤矿被评为煤炭工业特级安全高效煤矿,先进产能占比稳定在85%以上,创历史新高?! ∠乱徊?,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能源工作决策部署,全面优化煤炭产业布局,夯实煤炭稳产稳供基础,聚焦能源转型,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持续推进煤炭行业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谢谢!
记者:近年来,大同市依托丰富的风光资源禀赋,新能源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请介绍一下“十四五”以来大同市在加快新能源集聚发展,促进绿电消纳方面的具体情况?谢谢!
大同市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王彦哲:
感谢您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注?!笆奈濉币岳?,在国家“双碳”战略的指引下,新能源产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机遇期。我市依托良好的风光资源,抢抓政策机遇,顺势而为,全市新能源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壮大。今年4月,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首次突破“千万”千瓦关口。截至8月份,风电装机达到435.1万千瓦(2020年300.7万千瓦,增长44.7%);光伏发电装机589.9万千瓦(2020年底287.6万千瓦,增长1.05倍),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均排在全省前列;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6.46%,提前三年完成“十四五”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0%的省下目标任务?! ?/p>
在加快推进新能源集聚发展方面,我们主要采取“集约化、规模化、基地化”的开发建设思路。
集约化,就是在风、光可开发资源相对富集的天镇、浑源、新荣、广灵等县区加大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布局。目前全市已经有6个县区的新能源装机达到“百万”千瓦以上。其中,天镇县已经超过200万千瓦。
规?;?,就是尽量集中连片开发。从项目建设数量来看,“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建成并网的新能源项目有46个,其中,集中式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就有31个,占比达到67.4%;从开发建设规???,“十四五”新能源新增并网装机容量450.4万千瓦,其中集中式风电和光伏发电为342.8万千瓦,占比76.1%。
基地化,就是借助我市的采煤沉陷区、沙地和盐碱地实施生态治理风光示范基地项目。比如,我市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项目,这是2023年获批的全国12个大型风光基地项目之一,总规模600万千瓦,其中光伏发电500万千瓦、风电100万千瓦。目前,500万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已经开工,100万千瓦的风电也已经全部落实了土地资源,正在加快各项手续办理,开工在即。项目建成投运以后,每年将向京津冀稳定输送绿电100亿度,为我市打造京津冀绿色能源供应基地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2025年以阳高-天镇片区,申报了省级能源转型与生态治理风光示范基地项目,总开发规模110万千瓦,目前已通过省级的评审,即将批复?! ?/p>
在促进绿电消纳方面,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来提升绿电的就地消纳水平:
一是规划建设绿电园区。
今年3月份,我市经开区绿电园区获得省能源局批复,成为全省首批3个绿电园区试点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22亿元,规划配套建设52.2万千瓦的新能源和50MW/100MWh储能项目。园区以“绿电直连+增量配电”的运营模式,瞄准欧盟市场,打造电池产业链“绿色样板间”。项目整体建成后,年用电量约14亿度,其中绿电消费占比达到50%,以满足欧盟绿电认证要求为目标,打造“新能源+出口产业”深度融合的标杆,园区建成投运后将成为我市对外向型企业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真正实现将绿电优势转化为招商优势,打开我市、乃至全省面向国际市场的“绿色”通道。
二是推进电算协同发展。
近年来,我市算力产业发展迅猛,“算力之城”的基础不断夯实,随之而来的是大数据企业的用电需求也是水涨船高。特别是今年以来,国家对大数据企业使用绿电做出了新的规定。为促进电算协同发展,我们先后为秦云、中联等大数据企业分别配置了148万千瓦和50万千瓦的新能源建设指标。特别是,今年我市以算力和电力协同、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和构网型技术3个试点方向申报了国家第一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综合试点,目前相关资料已上报国家能源局,等待评审。下一步,我们还将支持秦能大同超级能源综合体算电协同绿电园区项目建设,在支持大数据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带动绿电的就地消纳,使我市“能源之城”与“算力之城”建设互促并进,相得益彰。
三是多元布局储能项目。
储能在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十四五”以来,我市在加快新能源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储能产业。目前,全市已建成并商业化运营的独立储能项目有4个,总装机规模32万千瓦/59万千瓦时,其中,中鑫电联、国宁时代2个项目,2023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商业化运营,填补了省内空白;已纳入省级储能项目库的在建项目有26个,总装机规模超570万千瓦/920万千瓦时,涵盖电化学储能、飞轮储能、抽水蓄能等多种技术路径,储能产业整体呈现出规?;?、集群化的发展趋势?! ?/p>
谢谢!
记者: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请介绍一下,“十四五”以来大同市通过持续推进清洁取暖“煤改电”改造来提升能源惠民利民水平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大同市能源局二级调研员 葛有成: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我们始终把冬季清洁取暖工作作为长期的民生工程,作为推进“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作为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有效手段,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因地制宜、持续推进以“煤改电”为主的冬季清洁取暖工作,实现了全市空气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和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双赢”目标。
一是清洁取暖推动了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向好,为打造“大同蓝”“大同清”“大同绿”靓丽名片做出了积极贡献。
“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完成“煤改电”改造28.11万户。特别是2021年我市被国家列为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后,为保障北京冬奥会,当年完成“煤改电”24.02万户,提前超额完成国家和省部署的清洁取暖任务,受到国家能源局通报表扬。2024年9月,我市顺利通过了国家财政部等四部委开展的试点城市国家级绩效评价,取得评价等级为A级的好成绩,奖励运营补贴资金9357.3万元。2021-2024年,全市“煤改电”用电量分别为4.38亿千瓦时、6.19亿千瓦时、5.83亿千瓦时和5.62亿千瓦时,合计22.02亿千瓦时。如果每个取暖季户均原煤消耗量按2.5吨、热值5000大卡计算,4年累计减少原煤消费量28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87万吨,减排二氧化硫9万吨,减排氮氧化合物8264吨,有效解决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既要温暖过冬,又要蓝天白云”的突出问题,为大同市连续多年全省空气质量排名第一和打造“大同蓝”“大同清”“大同绿”靓丽名片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是清洁取暖减轻了群众温暖过冬负担,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煤改电”清洁取暖是一场针对农村地区传统取暖方式的重大变革,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内容,具有清洁、安全、便捷等优势。“十四五”以来,大同市在坚决执行全省统一规定的“煤改电”每千瓦时0.2862元优惠电价的基础上,又给予“煤改电”用户每千瓦时0.2元的运行补贴,“煤改电”用户用电电价实为每千瓦时0.0862元,对每户每个取暖季最高补贴电量1.2万千瓦时,每户改造居民每个取暖季可享受最高补贴2400元,运行补贴标准和落实力度走在了全国前列。2021-2024年,全市每个取暖季分别发放运行补贴0.876亿元、1.238亿元、1.166亿元和1.124亿元,四年累计发放运行补贴4.4亿元?! ?/p>
谢谢!
记者:“十四五”期间我市能源转型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十五五”期间,我市在推动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思路?谢谢!
大同市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志清:
感谢您的提问!
“十五五”是我国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期,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市决策部署,统筹发展与安全,以推动传统能源高质高效利用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两大抓手”为统领,扎实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p>
在传统能源高质高效利用方面。
一是推动煤炭产业安全绿色智能发展。坚持“减优绿”并举,科学有序核定产能,促进优质产能释放,推动全市煤炭产能达到1.6亿吨/年左右。重点推进潘家窑1000万吨/年煤矿和大西庄500万吨/年煤矿两个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十五五”末基本形成生产能力。大力推进绿色开采和智能化改造,促进煤炭由燃料向原料、材料转变,全面筑牢能源安全压舱石根基。
二是推进煤电提质升级。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要,布局大容量、高参数、低排放的先进煤电机组,有序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煤电由主体性电源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重点推进国电湖东、晋控同热三期、晋控塔山三期等3个2×100万千瓦煤电项目建设,强化煤电的兜底保障作用和新能源消纳支撑能力。
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方面。
一是推动新能源规?;咧柿吭旧⒄埂?/strong>坚持集中与分布式并举,推动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和发电效益双提升,构建多能互补、一体化发展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强化外送通道建设和本地绿电消纳能力,提升新能源消纳比重和替代水平。
二是强化系统调节能力和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积极发展新型储能,规划新增储能规模360万千瓦以上,总规模达400万千瓦,增强电力系统调峰备用和应急保障能力。以建设大怀线等外送通道为契机,优化主网架构,推进配电网扩容改造和智能化升级,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打造适应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坚强智能电网。
三是统筹推进能源创新与体系协同。积极谋划申报国家级新型电力系统试点,推动构网型技术、友好型电站等创新应用。协同推进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优化组合,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提升非化石能源比重,增强能源供应链的韧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十五五”期间,我们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全力将大同建设成为国家级综合能源基地和京津冀绿色能源供应基地?! ?/p>
谢谢!
主持人:
谢谢王志清同志,由于时间的关系,答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四位发布嘉宾的情况介绍和问题解答,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