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我国第一辆自主生产载货汽车下线,标志着中国结束了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开启了自主汽车工业的新纪元,这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开端。秣马厉兵50载,2007年11月,《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正式实施,对新能源汽车进行了定义,并对企业生产资格、产品管理等做出了规范,被业界作为国家鼓励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开端。产业变革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超额完成变革使命,截至2024年,已连续9年位居全球销量第一,其中比亚迪是无可替代的标杆,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一张王牌,代表中国登顶全球之巅。变革时代新使命,“量变”到“质变”,销量引领到科技引领,而技术竞争是比亚迪的“舒适区”,在大家都忙于“从无到有”的塑造技术竞争力时,比亚迪已经“从有到优”的完成新能源汽车技术断代引领,比亚迪正在集合中国汽车品牌重塑全球产业链。
中国,只有一个“比亚迪”
比亚迪以多个“第一”奠定了在新能源变革时代的独特地位,成为行业难以复制的存在。
第一个实现7+4全市场应用场景全面电动化的车企。比亚迪在2022年3月起果断停产燃油车,率先完成全品类汽车电动化布局。从7个常规领域(私家车、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出租、商品物流、建筑物流、环卫),到4个特殊领域(港口、仓储、机场、矿山),其电动化产品矩阵覆盖汽车全场景,推动交通、工业等领域低碳转型,助力构建绿色能源体系,加速全社会全面电动化进程。
第一个构建三电产业链自研能力的车企。比亚迪作为唯一一家掌握三电自研、自制能力的中国车企,2020年3月发布刀片电池技术,“彻底终结新能源汽车安全痛点”;2025年发布超级e平台,实现1兆瓦充电功率,达到“油电同速”的补能体验;控股6座锂矿,自建电解液产线,实现退役电池中锂回收率99.2%。比亚迪的技术优势不仅体现在单一的材料或结构创新,更在于其构建了“材料-结构-系统-回收”的全链路技术生态。
比亚迪是国内唯一实现SiC功率器件从衬底、外延到??榉庾叭刺踝灾骺煽氐钠笠?。比亚迪电机,转速突破30511转/分,功率密度较传统电机提升40%;八合一电驱系统将驱动电机、控制器、减速器等八大核心部件整合为一体,综合效率达89%。这种从核心部件到系统集成的垂直整合,为新能源汽车筑起不可替代的技术壁垒,使其无需依赖外部供应链即可实现性能迭代。
第一个实现新能源汽车全球销量冠军的中国车企。比亚迪在2023年以302.4万辆销量改写行业格局后,2024年再攀高峰,以427万辆的全球销量连续两年蝉联冠军。这一成绩不仅是企业自身的突破,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跟跑”到“领跑”的里程碑。2024年其海外销量同比增长71.9%,在欧美、亚太等市场的市占率持续提升,让“中国智造”成为全球消费者认可的品质标签。
第一个开创全民智驾时代的车企。2月10日晚,比亚迪2025年“智驾平权”战略,全力推进全栈自研。智驾平权将进一步降低智驾技术门槛,推动国内智能驾驶产业链价值重估,庞大数据量为端到端模型训练提供充沛燃料,形成“数据-算法-体验”的闭环优势。
这些“第一”相互关联,共同构成比亚迪新能源技术领先的基石--全面电动化明确方向,三电自研掌握命脉,全球销量验证市场认可,全民智驾引领未来,彰显其底层逻辑的先天优势。
不止于“第一”,铸就商用车战略新高度
乘商并举,让比亚迪的“第一”更完整。比亚迪的追求不止于已有的“第一”,不止于乘用车市场一头热,而是通过乘商并举的战略,实现比亚迪商用车战略定位升级,不断提升商用车发展高度。
比亚迪商用车的总体发展,遵循着一条从“技术话语权”到“市场主导权”,再到“生态定义权”的清晰进阶路径,其核心是通过构建“技术壁垒+场景壁垒+生态壁垒”三重护城河,实现了从产品制造商向产业生态主导者的战略性跃迁。
技术蓄能,打造比亚迪商用车优良的技术基因。依托乘用车领域积累的先进技术,比亚迪将乘商同源技术通过垂直整合模式逆向切入商用车领域。通过快速自研并掌控“电池、电机、电控”三电核心技术,实现了核心零部件100%自主可控,构筑了深厚的成本和技术壁垒。以“26111”(比亚迪商用车纯电动平台的核心技术体系)垂直整合平台为基础,开发出灵活、开放的e平台。这一双平台架构,使其能以e平台的规?;攀聘哺枪?、物流等主流市场,同时以“26111”的深度定制能力,为矿山、港口、机场等特殊场景提供专用解决方案。乘用车的高研发标准和严要求,使得迁移到商用车的技术在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更具优势。
产品聚能,形成具有全球化竞争力的新一代产品矩阵。依托强大的技术平台,比亚迪构建了覆盖城市公交、道路客运、物流、专用车、叉车等几乎所有商用车领域的完整产品线,以深圳为技术研发总控,确保技术领先与品质统一,采用灵活合作模式,向全球输送比亚迪的“中国方案”。其产品特点并非单一化,而是针对每一细分市场的独特工况与核心痛点,提供从核心三电到上层应用都深度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例如在城市商品物流领域,比亚迪轻卡T5DM 55kWh混动车型综合续航达到1100公里,解决跨城长途运输的续航痛点,并以T5EV不同电池容量(82/90/100/132/151kWh)和配置的纯电车型,大电量版本实现400公里城际单日往返,常规电量满足城市配送需求,精准覆盖从中短途配送到末端场景的各类需求,配合搭载多电量定制化刀片电池、自研高效集成电驱桥、DiLink系统等,形成围绕场景深度定制的新一代电动轻卡矩阵。
生态赋能,构建“技术+三电+产品+渠道+金融+保险”的新生态。通过比亚迪发起的“智驾平权”,我们认为其战略内核是让更多人更快地享受更好的技术和产品,所以为了实现这一憧憬,比亚迪实现技术自研可控、制造自主可控。为了让需求端有更好的服务体验,比亚迪商用车渠道建设坚持销服一体。为了解决需求端资金难的问题,比亚迪构建了比亚迪金融+三方金融的金融服务体系,提供多种金融方案可选,更精准、更灵活地满足不同客户的资金需求。为了解决终端客户保险难的问题,比亚迪成立全资控股的保险企业,同时从根本问题入手,保险、产品和售后三者统筹发展有效降低投保费用,为客户带来实际利益。比亚迪无心加入“生态战”,只是“让更多人更快地享受更好的技术和产品”的精神内核,推动比亚迪在商用车领域构建了“技术+三电+产品+渠道+金融+保险”的新生态。
不止于技术,用技术让奋斗者生活更美好
比亚迪的技术实力,从来不是冰冷的参数堆砌,而是转化为温暖的生活改善--以技术为笔,为千万奋斗者勾勒更美好的生活图景。
商用车是奋斗者谋生和实现梦想的伙伴。商用车的本质是生产资料,它不同于乘用车的消费属性,而是直接决定收入多少、业务规模的“赚钱伙伴”。对于货运司机、物流创业者而言,车辆的出勤率、运营成本、可靠性就是利润的晴雨表。比亚迪商用车以可靠性能成为奋斗者的“战友”:深圳快递加盟商王师傅的T5EV轻卡,三年跑了30万公里无大修,除了换过两次轮胎,从没因故障趴过窝,就连刹车片都还是原厂的。去年冬天,他正是靠着这辆车稳定的收入,在临深片区付了首付。比亚迪商用车以生产资料的稳定性,成为奋斗者拓展事业的“压舱石”。
用技术降低奋斗者获得更好生活的门槛。三电自研带来的成本优势,让优质商用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技术的温度,往往藏在精打细算的生活里。相比同级别燃油车,比亚迪电动轻卡的购置成本通过3年能耗节省即可回本;而比亚迪在三电核心技术、零部件方面的完全自主化,可做到一站式维修,缩减售后服务时间成本,延长车辆运营时间,让使用者有更多赚钱的时间。在西安,个体货运司机张哥算了一笔账:换比亚迪电动货车后,每月油费省2000元,一年多攒下两万多,孩子的课外班费用再不用犹豫。
先进技术领先应用于商用车,让奋斗者更早享受美好生活。智能不是炫技,是让奔波的人多些喘息。把乘用车的智能技术更早融合到商用车,是比亚迪为每一位奋斗者更早享受美好生活而助力。智能驾驶辅助功能让长途货运司机减少30%的操作疲劳,车联网平台帮车队老板实时监控油耗与路线,每月多赚5%的利润。这些曾是豪华乘用车专属的技术,如今成为平凡奋斗者的“生产力助手”,让辛苦的工作多了一份从容。
比亚迪商用车,技术定义中国新商用
从多个“第一”的里程碑到乘商同源的技术红利,从全产业链自研的硬实力到迪链生态的软实力,比亚迪商用车以技术为锚点,重新定义了中国商用车的发展路径。它不仅是电动化的先行者,更是智能时代的开拓者,让“中国商用”抛开旧面貌,成为技术领先、品质可靠、充满人文关怀的新标杆。未来,随着三电技术的持续迭代与智驾功能的深度渗透,比亚迪商用车将继续以技术为笔,书写中国商用车的全球传奇,让每一位奋斗者都能乘着技术的东风,驶向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