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7月7日报道,日本著名汽车厂商本田汽车宣布自2021年8月开始,终止以氢气为燃料的氢燃料电池汽车(FCV)的生产。这一消息成为燃料电池领域一枚重磅炸弹。
本田汽车在今年4月份还曾宣布,为脱离碳排放力争到2040年全世界范围内仅出售电动汽车和氢燃料汽车。时隔仅几个月随即宣布停止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生产,稍显突兀。
本田汽车停产燃料电池汽车事件在行业引发起焦虑情绪并迅速蔓延:本田汽车到底为啥停产燃料电池汽车?这是不是证明燃料电池技术行不通?
本田为什么要停产燃料电池汽车?
本田在2006年开始销售燃料电池汽车第一代Clarity,于2016年底推出第二代Clarity,同时还推出了纯电和插电混动版本。
对于此次本田现再次宣布停产,日企内部人员表示:本田汽车停产现有车型绝不是放弃燃料电池汽车的市场,而是在进行资源的优化分配,本田汽车一定会卷土重来。
有知情人士也表示,实际情况是本田因为四轮业绩不好,准备关闭东京旁边的狭山工厂,把该工厂燃料电池汽车生产线停掉。但是,本田汽车的燃料电池业务没有停止,和通用汽车合作开发的新燃料电池车正在准备中。今后其也不是不生产燃料电池汽车,现在正开发新的燃料电池汽车。
另有分析认为,本田汽车停产现有燃料电池车型,主要原因或是与竞争对手有较大差距,以及日本客观条件不利于燃料电池汽车的早期推广:
1)竞争对手强大,短时间内无法与之进行竞争。2020年,本田Clarity的全球销售量只有240辆;截止目前,Clarity的全球销售量也仅有1900辆。而同行现代Nexo和丰田Mirai,截至2020年,二者全球累计销量分别是12717台和12015台。本田与现代、丰田相比明显已有较大差距。技术上,本田汽车4年前金属双极板生锈问题也一直没有解决。
对于一个技术迭代的产业来说,企业某一产品退出或并非方向错误,有时是竞争对手进步太快,被挤压了生存空间。这是很多行业已证明了的一个规律。
2)日本早期推广燃料电池汽车尚存在明显劣势。比如在氢源方面,日本国内副产氢不足以支撑氢能产业的规?;⒄梗糖夂屠肚庾试炊疾还?,需要从文莱和澳洲进口氢气,这直接推高了日本国内氢气的使用成本,使燃料电池乘用车处于“买不起,用不起”的境地。为什么丰田没有受到影响?丰田的销售数据显示,其国内销量低于出口销量。本田则没有这种战略优势。
此外,在金融创新机制、基础建设等方面,日本也有一定短板,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日本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规?;平?。
综合来看,本田汽车放弃生产现有燃料电池车型有许多的无奈:车辆设计上有一定缺陷;日本推广燃料电池汽车成本过高;基础设施待完善等。但这些不代表燃料电池本身没有前途,也不代表本田汽车就此放弃。
多年在日本从事燃料电池技术,如今回国推动燃料电池产业化的柴茂荣博士也公开表示,本田不是放弃氢能路线了,而是因为自己体量不行了,放弃国内生产,从头开始。
燃料电池向左,还是向右?
本田要停产其实不是近两天的消息,6月15日,本田就官宣年内停产Clarity,当时并未引起业界太多关注。随时间推移却逐步成为一枚“炸翻”国内行业的大事情,从根本上讲是行业内外对燃料电池技术的认知仍未统一,质疑声一直存在。加上示范名单一直没有出台,该事件“搅动”了大家心中的焦虑。
而放眼国际市场,与本田汽车相反,丰田汽车上半年收获的燃料电池汽车订单已经超过上万辆,按照这个势头,丰田燃料电池汽车今年的销量将超过以往所有年份的累计销量。本田停产燃料电池汽车不足以推理出燃料电池汽车将就此“退潮”。
聚焦国内市场,中汽协数据显示,6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突然爆量,分别完成444辆和272辆,同比分别增长4.3倍和2.3倍,成为新能源汽车中产销量增速最快的类别;加氢站方面,截至2021年上半年国内累计建成超140座。
资本方面,2021年上半年全国氢能与燃料电池项目投资总额也很庞大,投资方不乏大型央企国企、光伏巨头等。
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态势整体向好,是客观事实。
那么示范名单为何迟迟不落地?换个角度,示范名单推迟出台未必是坏事。目前国内材料、关键部件、制储运加基础设施还处萌芽期,产业链未形成,政策空档期正是技术成熟的哺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