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长子”一汽集团在燃料电池布局上取得新成绩。
近日,由一汽自主设计研发的首款红旗2.0L氢能专用发动机在一汽研发总院试制所顺利下线交付。这标志一汽涉及新能源领域向前走了重要一步。据悉该发动机未来会搭载在红旗车型上,这也标志红旗品牌内燃动力正式开启“零碳排放、零污染”的“双零”时代。
一汽研发总院动力总成部称,响应集团“抢抓新技术”的号召,探索氢能在汽车领域应用新路线。在技术方面聚焦技术先进性,通过自主创新迅速攻克了氢能发动机燃烧系统设计、专用零部件设计、零排放技术等难题,保证技术指标先进性与竞争力。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强化“日协调”、“周点检”工作机制,力求“能快则快”。最终在动力总成部、试制所、创新技术研究院的大力支持和通力协作下,提前2个月实现首台样机下线交付。
上述发动机的下线交付是一汽在燃料电池产业布局上取得的又一阶段性成果。
一汽探索燃料电池可以追溯到2009年,基于奔腾B70研发的燃料电池汽车在世博会上进行了示范运行。随后的几年中,一汽在完成关键技术梳理的基础上,完成了30kW燃料电池的开发。2017年,一汽牵头科技部的重大专项《高比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投入2.16亿资金进行正向开发。
在一汽打造以燃料电池发动机为主要产品的路线中,一汽的目标是打造生态化的极致清洁产品,在2030年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为此,一汽将专注于50kW和100kW两个发动机平台,将系统集成、系统控制和电堆集成三个技术领域作为核心,面对全产业链建立互利共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去年,一汽曾与丰田、东风等公司达成了研发合作,又在长春投资建设了新能源智能网联基地,承担试验开发、产品验证等相关工作。经过多轮工程化设计和改进,去年一汽还完成了50kW发动机的一体化集成方案,并拿到了强检认证报告,经测试可以达到2000小时无故障运行。下一步,一汽还会持续开发100kW全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搭载到多款红旗轿车上。
在具体应用上,一汽采用商乘并举的方式,商用车先行推出市场,覆盖景区以及机场高速;乘用车开展示范运行,为产业化做积累和储备。商用车方面,一汽现已取得了燃料电池货车、客车和轿车的生产资质,并在中重轻微客全系列已实现燃料电池产品全覆盖;乘用车方面,目前其红旗H5燃料电池车已成功申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42批),预计很快会在长春进行示范运行。
如今一汽首款红旗2.0L氢能专用发动机的顺利下线,被业界认为是一汽红旗燃料电池即将迈入商品化应用的重要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