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企业密集推动锂盐扩产,“抢矿大战”正在上演。
3月9日,赣锋锂业公告称,公司及全资子公司青海良承拟以自有资金14.7亿元收购伊犁鸿大100%财产份额,进而间接拥有青海省柴达木一里坪锂盐湖项目的权益。该盐湖主要利用含锂卤水生产碳酸锂、氯化钾等产品,并直接或间接地用于锂电池原料领域。
3月8日,盛新锂能公告称,近日与AVZ矿业有限公司签署《承购协议》,拟向其采购锂辉石精矿,首期采购期限为3年,在每个合同年度期间采购量为16万吨(+/-12.5%),合计48万吨。
永兴材料在3月8日披露的调研纪要称,公司控股的白市化山瓷石矿探明储量约为4500万吨,二期项目中将进一步勘探,有望扩大储量。另参股花锂矿业的白水洞矿上,也在扩产建设中。从目前资源情况看,可以支撑年产3万吨电池级碳酸锂产能。
日前,天宜锂业表示,目前正与Pilgangoora在商谈新增锂辉石精矿供应事项。此外还参与了澳大利亚AVZ公司的战略配售并成为其股东,其与AVZ的长期供货协议也在商谈之中。
企业密集“抢矿”背后,碳酸锂产能整体偏紧。业内人士指出,目前部分碳酸锂下游企业已经出现超量采购现象,出现“现货紧俏、无货预售”的状态。
此外,前不久,国轩集团投资115亿元在宜春经开区建设锂电新能源产业项目,建设包括碳酸锂生产、锂电池配套材料等产业化项目。
可以看到,动力电池企业频繁扩产,向上掌控核心材料的生产及资源已然成为重要趋势。包括当升科技、格林美、杉杉、华友、厦钨等正极材料企业,以及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蜂巢能源等电池企业均有往上延拓产业链布局。
有分析指出,3月原材料逻辑开始展现,部分冶炼小厂由于无法承担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开始受限。这导致中游库存不足,并且产能有大幅扩张预期的情况下,碳酸锂价格仍在被动去库存阶段,价格上涨还在上半场运行。
市场数据显示,3月9日,国内电池级碳酸锂均价达8.35万元/吨,较年前(2020.12.30)市场均价的5.15万元/吨,已上涨62%。
另有业内判断,2021年碳酸锂产能缺口将达5%-10%,年内供需紧张局面很难改变,涨势或将维持。而以碳酸锂为代表的上游材料价格上扬,下游电池厂商也面临跟涨压力。
基于原材料价格上涨,部分动力电池企业也开始与下游大客户展开涨价谈判,然而车端接受意愿度不强,双方涨价谈判陷入胶着。
为进一步降低成本和应对市场竞争,目前小鹏正在加速LFP电池版主力车型布局。
小鹏汽车在2020年Q4财报电话会上表示,LFP版本车型会提升公司毛利率,目前20%的P7订单和10%的G3订单来自LFP电池版本车型,二季度LFP电池版本车型产能是爬坡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