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可谓是任重道远,被赋予了太多的社会责任和环保使命,它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面对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更多的要去面对、而不是回避。随着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空前扩大,德系、美系、日系的汽车厂家和制造商都将目光投向了中国消费者身上,这一个转变,促使中国市场的个人的消费理念和中国政府在汽车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成为了未来汽车发展潜在决定因素,结合目前世界气侯的状况来讲,我想推广新能源汽车将会是必然的,而走向新能源汽车的第一步将会是混合动力车。
我们都知道,新能源车目前的实现方式大体有三种——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燃料电池车,这些我们在本届车展上也都看到过了,也去关注了。然而混合动力车会成为未来15到20年,汽车新能源发展的未来,但其成长的过程还需要社会、企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作为中国青年报大学生注册记者,我们对清华大学电动车专家陈全世进行了访谈,他谈到新能源车的大发展是要一步一步来的,表示中国政府将在未来15年内大力支持和投资电动车产业的发展,完善交通服务体系,完善政策法规。同时他认为公众和普通消费群体对新能源车的安全、里程数等问题存在一种误导性的敏感,要的是万无一失的安全,不允许出差错。汽车产业发展的历史证明,真正完美的汽车产品是不存在的,对于新能源车,尤其是电动车在我国的发展和量产将会成为一个趋势,新能源车发展势不可挡的浪潮将会引领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会呈现出较强的发展势头。
然而,发展新能源车的现实就是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车情”,再加上中国这个汽车销售大国的国情,这里体现的“车情”就是中国已经或是即将成为全球汽车发展的话语者,这里的国情就是,我国政府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所做的承诺,决定了它的道路将会是漫长的。从本届车展上看,世界汽车商已经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外资品牌、合资品牌都纷纷为中国消费者量身打造,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各国目前都只处于研发阶段,自主品牌完全有可能占领技术的制高点,从而在未来得汽车市场中赢得主动权,我想这便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把握现实,开拓创新,便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处在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但我认为在中国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抓住未来5年的有利时机,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