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16日,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今年年会的主题是“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赵晓,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燕生,腾讯财经嘉宾主持人罗琦萍参与了讨论。
赵晓:电动车的发展是势在必行的,看2001年中国汽车的生产和销售都超过了美国,不仅是生产,连销售也超越美国。但这一年中国1千个人里面拥有汽车保有量才50辆。所以中国进入所谓的汽车时代,其实只能说刚刚迈入到了汽车时代的门槛。相比之下,全世界平均1千个人所拥有的汽车保有量是68辆,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是400多辆,美国1千个人可以达到950辆。所以你可以看出中国汽车的时代是刚刚进入,实际上它还没有进入到真正的汽车时代,只是刚刚迈入这个门槛。它要达到未来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哪怕是一半,它还会有一个爆炸性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依赖传统的石油资源肯定不行,过去全世界新增的石油全部被中国人买卖,而你还没开始呢,你继续往上走的话,肯定会碰到能源的瓶颈。所以一个势在必行的办法是要发展替代性能源,刚才燕生也讲了,如果这个价格持续上涨会造成什么效益,其中一个是吸引大量的投资来寻找替代能源。中国政府今年10月10日发改了一个新界定,在这里面我们筛选了七大类产业,其中一个是新能源汽车。现在全世界都面临着资源、能源价格上涨所带来的经济压力,以及经济转型的压力。通常来说,我们知道很多人在经济转型的时候是放慢速度的,它是被动的来应对。但你也可以采取一种积极应对的办法,甚至在某些方面加快你的开发速度,从而实现类似于弯道超车的效应。中国政府也希望在重点的产业、战略性产业方面,能够在全世界能源价格上涨面临的转型背景下,我们能够实现弯道超车。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新能源的汽车。
罗绮萍:除了电动车以外,我去年4月份去了瑞典,也参观他们用垃圾转成能源,通过它的公交车都用垃圾来转化成能源推动的。我们可以在外面引进技术,在中国大面积铺开来生产可以吗?
张燕生:它太贵了,首先在中国有很多比瑞典的技术更好的技术。比如我们说垃圾,垃圾可以发电,但是中国有很多企业在垃圾处理的时候,首先中国是一个人力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它首先第一道是把垃圾分类和分解。我们说玻璃最后要玻璃回收,塑料回收,各种各样的回收材料都把它分拣出来以后分别去回收,然后剩下的做复合肥。实际上像这种东西可能技术并不是像瑞典那么高,技术并不是像瑞典那么新,但它是一个非常适合中国、非常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先进技术。最大的问题是怎么能够把目前中国特色的垃圾处理的先进市使用技术,而不是简单的像瑞典、发达国家的焚烧技术,把这种东西能够产业化和商业化,不但对中国挑是挑战,对世界都是一个巨大的贡献。像印度11亿人,垃圾怎么办?发电怎么可能呢?原因很简单,发电之后的成本,那个电多贵???穷人怎么用得起这么贵的电呢?所以你会发现对世界的贡献中,中国对世界的贡献意义不亚于瑞典和发达国家出现的成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