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将有更多的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进入普通老百姓的家庭,新能源汽车商业化的探讨将进入深水区,也将进入高速发展。国家发改委近日宣布,未来将在京津等城市建设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电动汽车续电将采取换电池的模式。
该模式以换电池为主、插充为辅,集中充电、统一配送。分析人士称,这种换电池模式具有较好的盈利前景,且能够破解充电站建设过程中占地面积大、成本高等问题,但更大规模推广尚需汽车电池标准的统一。
“电动汽车车主只要在任何一家联网的充换电站营业厅办理开户手续,领取充电卡,就可租赁使用已充满电的电池,并在任何一个联网充换电站方便快捷地更换电池,或在各处联网的交流充电桩上及时插卡充电。”据知情人士透露,这种以“充”为主的模式,盈利点在于大多是在夜晚用电低谷时给电池集中充电,白天再将这些充满电的动力电池配送到各个充换电站。夜间充电成本较低,还可以减小电网用电负荷的波动幅度,赚取差额,使用者无需付电池费用,只需缴纳充电涉及的电费即可。
电动车却是个刚刚起步,甚至说商业化、市场化运作还没有正式开始,现在应该有条件做个比较彻底的统一。
其实电动车身上还有更多待统一的东西,比如电池的制式,大小,无法统一大小容量、体积,但至少可以做成统一标准的小分格,就像铅酸蓄电池里的电池槽与电池格板格式统一,可以更换。这个问题要比充电接口问题更大:因为充电桩的建设无非就是南方电网和国家电网,生产商无非就是汽车企业,而电池生产商却真是太多了,规模、资质也多种多样,他们生产的电池,最终决定了整车厂的电池格式。
换电模式只能算尝试
汽车业资深评论员贾新光说:“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目前只能说这是一种比较好的尝试。”他认为,由于不同型号车辆的电池不一样,这种模式对车辆电池的统一性非常依赖,所以目前难以全国范围内推广,只能以城市为单位进行发展。由于现有技术条件下电池的续航能力不强,而在长途行驶中出了城市很难找到可以更换的电池,所以这种换电池模式目前更适合用于城市出租车。贾新光认为,全国范围的进一步推广仍需要电池技术的进步和充换电网点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