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通州市二甲镇坨墩村的村民们烧“气儿”几年了,干净舒适,每月交上10元钱就随便烧。坨墩村是一个花生剥壳的专业村,烧液化气是在垃圾成山、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逼出来的。
坨墩村农民剥花生成为专业,但人工剥壳效率低,收益也有限,1994年,村里的曹殿芳在外地发现了花生剥壳机,就买回一台,回家开始了机械化生产。
曹殿芳给60包花生机械剥壳,就赚了6300元钱。几个村民也学着他到山东买了机器。此后,全村一下子订购了54台,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了剥壳机,90%的村民都在剥花生壳。到2002年,全村有500多台花生剥壳机,坨墩村成了附近有名的花生剥壳专业村,每天每户要剥出250公斤左右的花生壳;每年要加工2万吨左右的花生仁供应上海、南京等地的食品加工厂。全村一年机剥花生的收入在800万元。
剥花生的产业,使坨墩村每年光轻飘飘的花生壳就有6000多吨。堆在田里烧掉,火灾频频;倒进河里,又造成河道堵塞;堆在田里,又影响收成。
这时,通州市农业局的专家偶然来到坨墩村,他问,你们为什么不搞一个机器,把花生壳作为秸秆气原料,废物利用?
花生壳气化不需要粉碎,比传统的烧秸秆更加节省成本。2002年,坨墩村和农业局一起筹建秸秆气化站。花生壳通过燃烧转化成可燃气体,产生优质燃气;再通过管道,输送到村民的燃气灶。这样,每天都要大量的花生壳作为燃气原料。
村委会向村民收购花生壳,大家都把打下的花生壳卖给村里。现在,村民蒋祝平每天要打出至少25袋的花生壳,花生壳以每袋1.8元钱的价格卖到气化站。
尽管秸秆气站收购花生壳,但是每年也只能消耗200吨,还有几千吨的花生壳没有地方处理。
一次,一个外地客商找到坨墩村的曹进成,要他帮忙收购花生壳,客商付给他辛苦费??蜕淌展夯ㄉ牵械氖怯美瓷展?,还有的是把花生壳用机器打成粉,卖给饲料加工厂,作为饲料的原料。曹进成和王素芝夫妻两人做花生壳的生意,一年有四五万元的收入。
现在坨墩村的花生壳,外地客商以每公斤3.6元的价格大量收购,村里一年卖掉大约5000吨花生壳,收入在100万元左右?;ㄉ浅晌僳缍沾迦酥赂坏男孪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