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电动车热潮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1月4日全球电动车大会在中国深圳举办,更是将这种热潮推向顶峰。据悉,电动车大会是当今世界电动车、新能源汽车领域最大规模、最具影响力、最高层次的大会,由世界电动车协会发起,由亚太电动车协会、电驱动运输协会和欧洲电动车协会联合所在区域承办国组织共同主办,今年已经是第25届。本届大会以“可持续动力革命”为主题。
毫无疑问,包括纯电动车在内的新能源车的研发将是一场关系人类未来的可持续动力革命。近几年来,各国政府和跨国公司都在新能源车的研发和推进上不遗余力——宝马在多年前就致力于氢能源的研发,奔驰也在燃料电池方面持续投入,大众的战略也从柴油车转变到电动车,丰田在混合动力方面独树一帜,日产和通用已经推出自己的纯电动小车……
在这场关于新能源的“军备竞赛”中,中国并没有落伍,这与中国电动自行车王国的历史有关,与中国的电池技术和稀土资源丰富分不开。多年前,中国就喊出要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实现“弯道超车”。特别是今年来,中国政府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上下了很大的决心,继6月1日四部委联合出台《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后,酝酿已久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草案也已上报国务院,预计年内就将出台。8月18日,由一汽、东风、长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国家电网等16家“巨无霸”央企组成的“中央企业电动车产业联盟”更是备受关注。
一系列政策规划传递出相当明显的信号: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方面,我国政府将选择以纯电动汽车为主的战略趋向,以此实现中国汽车工业的跨越式发展。据媒体披露,《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0万辆,中/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占乘用车年产销量的50%以上,我国节约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为实现这个目标,未来10年,中央财政将投入上千亿元资金用于电动车的研发推广,更是让很多企业看到了光辉的“钱景”,并制定相当“宏伟”的电动车发展规划。然而,值得警惕的是,在这场近乎疯狂的电动车盛宴中,到底有多少企业在真心投入?到底有多少企业是哗众取宠?还有多少企业是骗取眼球和资金?有多少资金是借新能源之名被挥霍?
对于国家将新能源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笔者一直举双手赞同。但是,在发展这个国家战略的时候,有几点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
其一,在发展电动车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兼顾一下混合动力技术和燃料电池车?在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鼓励政策》草案中,并没有将混合动力纳入新能源汽车的范畴,而是按照节能汽车的标准发放最高3000元的补贴。在没有政策鼓励的情况下,企业高额的投资成本有可能面临无法收回的局面,而消费者更不会自己掏腰包购买价格高昂的混合动力车。因此,很多专家呼吁,中国应该对新能源车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否则,混合动力技术以后很有可能会在中国消失。
与技术相对成熟的混合动力和即将走向成熟的纯电动车相比,燃料电池车需要投入巨额的成本,而且政府在这方面又没有足够的政策支持,因此,现在国内研究燃料电池技术的企业少之又少。但是,包括宝马、奔驰、丰田等在内的很多跨国公司却对燃料电池的开发非常专注,丰田整个研发团队有近800人都在做燃料电池研发。
事实上,直到今天,国际巨头们仍不敢对未来的新能源路线下定论,而我们却孤注一掷的疯狂押宝电动车,风险不可谓不大。
其二,在电动车领域,我们也要警惕太激进,太功利。笔者在与很多企业的新能源部门负责人聊天时,他们都不约而同的谈到一个问题——在技术还没有攻破之前,政府和企业给的任务太重,完成目标难度太大。比如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曾公开表示,上汽集团计划到2012年,新能源车的规模达到两万辆。在今后若干年内,占领新能源汽车市场20%的市场份额。然而,对于这个目标,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事业部总经理干频表示压力很大。“我个人觉得,1万辆左右的规??赡鼙冉虾鲜?。”
事实上,为了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很多企业都存在目标“大跃进”的做法,而且大家心照不宣。长安汽车总裁助理王俊在与笔者交流时坦言:“去年长安的新能源车就卖了92辆,这还是在我非常努力的情况下完成的。很多企业根本不敢公开自己的销售数字,只会说‘还不错、还不错’,因为现在新能源技术根本还不成熟?!?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