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全国“两会”期间同时表示,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将实行购置补贴,最高补贴金额可能达几万元。2009年,国家已经以财政政策鼓励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有混合动力汽车以及氢燃料电池汽车、电动车两种。
2010年会成为新能源汽车破冰之年吗?针对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了解、态度和购买意向等问题,本刊策划了关于新能源汽车与消费者购买情况的调查,约有300名网友参与了我们的调查。
新能源汽车知多少
新能源汽车已经在中国上市一段时间,奇瑞、吉利、长安、比亚迪等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厂家也研发出了多款新能源汽车,但是我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各项基本情况到底了解多少?调查数据显示,只有4.7%的消费者表示非常了解新能源汽车的性能、价格等情况,54.3%的消费者对其情况只简单了解一些,27.6%的消费者基本不了解其情况。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各项情况了解程度尚有所欠缺。要推进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使其早日走进寻常百姓家,向消费者宣传、普及其基本知识也是迫在眉睫之策。
选传统能源?选新能源?
业内专家称,目前来看,中国汽车产业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但是传统汽车也不能丢。近些年,传统汽车在中国市场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35.4%的首次购车者表示,他们购买传统汽车的可能性大;50%的首次购车者表示,要买传统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要看各种汽车的价格和性能等情况而定。
在对已经购买过传统汽车,而需要二次购车的消费者的调查中,也出现了相似的数据。另外,二次购车消费者倾向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比例,比首次购车消费者上升了3.1%,这说明二次购车者是新能源汽车厂家不可忽视的消费群体。
消费者对传统汽车的认知度仍然比较高,但是对新能源汽车也持有很高的兴趣。中国汽车业要做的应该是一手抓传统汽车,一手抓新能源汽车,两者共同发展。
具体的任务是,一方面要强化传统汽车的技术升级、节能降耗;另一方面要实现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突破,尽快实现其产业化、商业化。
颇多问题成为桎梏
新能源汽车在中国上市以来,销售情况并不乐观,尤其是私人用车领域。例如混合动力汽车君越,是上海生产的首款投入市场的新能源汽车,上市一年后,购买者却不足千人。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事物,仍然存在着颇多问题。其中之一是,新能源汽车销售价格过高,与传统汽车售价相比,平均高出20%以上。其二,与传统汽车相比,其速度、动力等各项性能都不稳定。另外,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配套服务环境不成熟,基础设施不健全;无完善的配套维修网络等跟进措施,后续保养不方便等等。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消费者,降低了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可能性,进而使新能源汽车面临销售瓶颈。
价格仍是关键
在消费者不愿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因素中,价格问题比较突出。虽然新能源汽车具有油耗低、充电方便等优势,但是仍有34.1%的消费者表示,只有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价格高于传统汽车10%~20%之间,才可以接受并会购买新能源汽车。同时,有很大比例的消费者表示,当新能源汽车的售价高于传统汽车10%以内,或者基本与传统汽车价格相同时,才会购买新能源汽车。看来,新能源汽车要突破目前的销售困境,降低价格是关键。
在消费者不愿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因素中,基础设施不健全以68%的选择率排名第二位。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尚未完善新能源汽车的配套基础设施,例如没有类似于加油站的充电站,小区、商场等公众场所没有备置充电柱。有媒体报道,深圳等地已经率先开展了充电站、充电桩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来弥补这一不足,减少消费者的后顾之忧。
政府补贴推动普及
2009年春节前,财政部、科技部发出《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13座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鼓励试点城市率先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同时表示,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也将实行购置补贴。
对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实行购置补贴,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向?72.4%的消费者说,他们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可能性会增大。51.1%的消费者说,如果国家对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金额为新能源汽车售价的30%左右,他们会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
从数据看出,国家对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实行补贴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售价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国家补贴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欲,改善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