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汽车行业人士通过对3月5日温家定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进行解读时,认为2010年将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元年。笔者对此看法不敢苟同。笔者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要真正实现市场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至少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一,国内新能源汽车还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
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虽然已经被提上日程,但由于目前国内在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产品方面还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再加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交通等配套政策不完善等因素,导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缓慢。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还处于从研发向产业化的推广应用阶段,一汽、东风、长安、奇瑞、北汽、吉利、华晨等几乎所有汽车整车企业都投入到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中,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企业也大量涌现。但由于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产品行业标准的尚未出台,使得很多生产企业在研发过程中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
第二,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
由于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标准没有发布,使得目前国内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没有依据。同时,由于规划不到位、投资不足等原因,也导致了国内充电站等基础设施短缺的矛盾进一步凸显,且已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制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有一项调查显示,80%以上的消费者对购买新能源汽车有一种担心,即担心其基础设施跟不上。消费者的此种担心,将直接降低其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虽然国家电网曾宣布将于2010年年底前在全国27个城市开建75个电动车充电站,中石化北京石油分公司日前也表示将把现有面积较大的加油、加气站改建成加油充电综合服务站,并逐渐扩展到全市范围。但是,面对容量如此巨大的中国汽车市场,仅凭上述这些充电站,还远不能达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要求。
第三,国内新能源汽车技术还不足以支撑市场化
在新能源汽车规模化生产的进程中,由于关键技术瓶颈凸显,导致新能源汽车遭遇“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工信部副部长苗圩近日在一次论坛上指出,国内电动车面临着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上的瓶颈问题。与日本、欧美一些国家相比,虽然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起步不晚,但国内汽车企业的新能源技术并不领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汽车企业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技术能够生产出像日产、丰田、雷克萨斯那样的混合动力汽车。以弱混合动力汽车为例,目前本田的该类型汽车可以节能38%,但我国的同类产品只能达到节能20%的水平。因此,在关键技术上的不足,使2010年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元年几成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