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两会都会引起很多世人的关注,但是一般涉及汽车行业的话题其实并不多,最多就是一些汽车界委员的提案而已。不过今年有些不一样,3月4日下午,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民盟、民革的政协委员联组会讨论时,专门就汽车新能源问题进行阐述,通过他的有些提法已经可以看出,中央高层实际上早就关注汽车新能源问题,并且很有可能准备尽快推进有关进程。
“发展新能源汽车,代表了世界汽车业发展的方向,也符合我们的国情。”在总书记发言中,他开宗明义就对新能源汽车做了这样的一个产业定位,他说“我国汽车产业处在高速发展阶段,一方面,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一个支柱产业;另一方面,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的能源消耗的问题、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这和最近汽车产业被纳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基调十分吻合,说明汽车产业上下游产业链长、对刺激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已经得到了高层的肯定。但是在中国并不富裕人均资源的现实条件下,类似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那样,每家每户平均都能拥有一辆汽车计算,全国3.05亿总户数的汽车保有量,就远远超过目前全球第一的美国2.4亿辆的数字,这对中国能源安全保障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全世界的能源供应也将带来空前压力,而且势必会引发主要工业国现有能源势力的重新划分,并会对中国的国际局势带来种种不安定因素。所以,在现今主要依然是石油化石燃料为主体的内燃机时代,中国普及汽车到户基本是不大可能的,但中国的经济起飞肯定将伴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规模增长,这势必要从新能源车入手,才能解决这一日益显现的矛盾。因此,总书记提出的新能源汽车发展问题,的确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现在,现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我们的时机比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要有利,可以跨越他们走过的阶段。但如何走向实用化、产业化、规模化,还有两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一是要加强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另外,需要制定鼓励消费的政策,完善服务网络,为推广使用创造条件。”总书记这段话不但指出了中国新能源车的发展路径,更高瞻远瞩地指明中国发展新能源车,没有西方主要汽车工业国那么多束缚,完全可以超越他们的障碍(比如技术专利、技术标准和产品平台等),以最迅速的方式直接进入到新能源车的普及化阶段,而且中国市场有着巨大的汽车产品需求,只要中国自己研发的新能源车能符合市场需求,使用方便且成本相对低廉,那是不愁没有销路的,看看全国各地现在遍及城乡的电动自行车就知道,中国消费者是不缺乏尝试新事物勇气的。
同时,他也强调新能源车的两个关键问题,一个是技术研发,另一个就是鼓励消费。在技术研发层面,其实业内的普遍观点是,现在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已取得重大进展,基本掌握了新能源汽车的一些基础技术,能开发诸如新燃料(甲醇、乙醇和二甲醚)与新能源(各种强/弱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等)汽车,也具备了小批量整车生产能力。只是在这个层面,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牵头制订新能源车的国家技术标准,并且应该参照国家联合组织各方资源攻关大飞机项目一样,让诸多汽车企业参与进来集中攻关,这样也便于未来新能源车技术标准的统一和关键零部件的通用性。
在鼓励消费层面,实际上不久前颁布的中央财政补贴新能源车政策细则,就是鼓励消费的一个具体表现,而且这份被业界人士称为“全世界力度最大”的新能源车鼓励办法中,虽然没有针对普通消费市场,但是对十三个一、二线城市的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用车,进行新能源车的财政补贴,也可谓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重大政策试水了。只有做好了有关社会公共服务用车的新能源化,也才可以让更多民众接触并了解新能源车的技术和特点,这对打消他们的消费疑虑还是有很大帮助的。虽然近来一系列的汽车消费鼓励措施,并没有更多涉及新能源车的内容,但是参照美国和日本的有关补贴措施,在一两年内制订并颁布有关对新能源车购买者提供税费减免和优惠,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
值得业界深思的是,本次总书记的分组发言中,“新能源车”是和“粮食”和“教育”并列的三个重要问题之一,由此可见新能源车这一话题的地位。相信中央高层既然已经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有关加快中国新能源车发展的政策推进力度和速度,可能将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在高层的重视下,中国新能源车时代也许将更快来临,多数中国人将买一辆新能源车作为代步工具,这样的情景可能并不会很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