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日前出台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政策,在未来4年内,采取财政补贴方式,支持部分城市在公交、出租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使用6万辆以上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助理秘书长杜方慈认为,从公共服务领域开始拓展市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有望借生产规模的扩大,实现成本的下降,从而消解价格劣势。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而言,还有至关重要技术瓶颈有待突破。目前我国重点开发的三种新能源汽车分别是燃料电池车、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相对而言,混合动力的技术比较成熟。
杜方慈:“燃料电池还基本处在一个科研的阶段;还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纯电动汽车在电池的寿命和蓄航里程上满足不了使用的需求。”
从事电动车电池研发的吉林省锂离子电池材料科学创新中心谢海明博士告诉记者,眼下,国内外在电动车的研发上处于同一起跑线,中国电动车发展正处于最佳机遇期。面对当前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行业的集成很重要:
谢海明:“这家做混合动力可能有优点,这家做纯电动也有优点,把各个企业的优势集成在同一个技术上。”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助理秘书长杜方慈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还要做很多必要的配套工作:
杜方慈:“比如说电动汽车充电,如果在家里充电,家庭的电压系统要进行更换,社会上样有充电站,就像加油站一样,都有快速充电站,才能够保证电动汽车的普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