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发布以“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目标。事实上,不仅仅是安徽,全国范围内多省份都进一步明确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
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
2025年成为全国多个省份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目标兑现年。在目标中,产能成为首要关键词。多个省份将产能目标定在了年产百万级,区域产业竞争正在趋于白热化。
目标设定,自我加压”的不止安徽
在这场“新”与“旧”的时代转换中,中国汽车行业也迎来一场洗牌。在这背后,区域产业的同类竞争愈发激烈。
中国交通广播 整理制图
随着国家层面日益加大对于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支持,各地方政府对此的态度也开始明确,发展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已被写入多省市的规划中。
2021年河南省发布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案。其中明确——到2025年,河南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达到30万辆。
2023年7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50万辆。
产能目标已经超过安徽此前设定的120万辆。
2022年2月26日,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安徽省经信厅联合发布的《安徽省“十四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其中明确:到2025年,全省汽车总产量达到300万,新能源汽车比重占到40%。
一年之后,安徽随即完成相关目标的更新。
2023年5月28日,安徽省发布《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建设方案》。到2025年的发展目标已更新为——“汽车产量达410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比达50%。”
有媒体评论:习惯弯道超车的安徽,早已习惯了自我加压。事实上,自我加压的不仅仅有安徽。
深圳方面——2023年8月3日,深圳工信局发布《深圳市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在该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的数字超200万辆。
此外,关于2025的产能目标,陕西设定为150万辆,上海为120万辆。湖北、重庆也紧随其后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定在了100万辆。
产能现状,新能源年产量谁先破百万?
国家统计局数据库数据显示,1-8月,上海新能源汽车产量82.12万辆,陕西产量为61.87万辆。
中国新能源产能三强之一的深圳,1-8月经济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43.3%。2022年,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数据为84.88万辆。
2022年相关数据显示,从趋势来看,今年“产能三强”都有希望实现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破百万大关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最新发布数据,安徽今年1-9月新能源汽车产能来到了60.6万辆。
探讨产能的另一重含义在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城”的卡位之争。
尽管目前安徽的产能方面还没有形成优势,业内普遍认为,安徽的产能潜力足以跻身全国新能源第一方阵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