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中国汽车的出口历程,在2002年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中国汽车全年出口仅为2万辆左右。2012年,中国汽车出口首次超过百万辆,此后多年徘徊在100万辆左右的水平。进入21世纪20年代,中国汽车出口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其中在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超越韩国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出口国,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再创新高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今年1-4月,中国汽车企业出口137万辆。相关专业人士预测,今年汽车出口量将达到400万辆,有望实现对日本的超越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汽车出口快速增长的背后,新能源汽车做出的贡献尤为耀眼。据统计,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31万辆,同比增长3倍,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出口第一大国。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而在今年1-4月,新能源汽车出口34.8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70%。
新能源汽车挺进发达国家
相较于出口量的增加,中国汽车出口地区的变化更让人欣喜。
此前,中国汽车出口的主要目的地是非洲、拉美等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随着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高速发展,以及中国车企对市场机遇期的敏锐把握,中国汽车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开始挺近发达国家。
其中,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领导者,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运营足迹遍及全球六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00个城市。以新能源公交、大巴为代表的商用车出海,让比亚迪在海外建立了新能源的品牌号召力与影响力,为新能源乘用车出海奠定了良好基础。而比亚迪的“乘用车出?!奔苹?,则加速了新能源乘用车在全球市场的扩张步伐。2022年,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陆续进入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巴西、新加坡、泰国等国家。
作为汽车出口浪潮中的“急先锋”,上汽集团的表现同样值得称赞。上汽最新公告显示,今年前4月,公司出口及海外基地汽车产销数量达34.67万辆,同比增长64.5%。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第一季度,上汽自主品牌MG出口欧洲市场达到5万辆,同比翻番。
此外,作为造车领域的“新军”,造车新势力企业在近年来也开始加紧布局海外市场,其中爱驰、小鹏于2020年开始进军欧洲。2021年,蔚来、哪吒也加入到出海行列。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商品出口金额排名前十位国家中,不乏欧美发达国家,分别包括俄罗斯、美国、墨西哥、英国、比利时、日本、澳大利亚、德国、阿联酋和韩国。
苦练内功令中国车具备优势
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梁海明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激增,一方面中国及时抓住了电动汽车发展的有利时机,在电动汽车方面进行了大量科技投入,同时提高了中国汽车制造企业的延伸服务能力;另一方面,中国的汽车产品制造和设计不仅面向中国市场,更面向国际市场,在产品研发、设计阶段就从全球化角度考量,以此制造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汽车产品。
此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用过去十年的高速发展,在完成技术升级的同时,还将全世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程提前了5到10年。目前,包括电池、电机、电控在内的新能源汽车三电技术已经成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优势。
其中,在动力电池领域,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等动力电池企业,不断实现创新突破。在动力电池安全性上,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等企业先后在电池包技术领域实现创新突破。在此基础上,我国还加强了充电等使用环节的安全性探索,产业链上下游协力创新,共同提升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安全和使用安全。在电机和电控技术领域,我国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精进电动、华为、上汽、比亚迪等企业自主开发的三合一、多合一智能电机系统,逐渐成为行业主流。长安汽车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智能整车域控制器、精进电动量产的500千瓦高压碳化硅控制器等超高功率电机控制器,代表了未来电控技术的发展方向。
面向全球市场,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性“新赛道”上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建立起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整车、基础设施、制造装备以及回收利用等各环节的完整产业链体系,率先实现了规?;⒄?,全球竞争力持续提升。
除此之外,在出海战略方面,新能源汽车企业采取了更长远的战略眼光,将海外市场视为值得深耕与持续运营的增长点,相应地采用了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竞争战略。其中,在销售模式上,以蔚来、领克为代表的一些企业采用直营模式、订阅模式,为用户提供了更灵活的消费选择,实现了迅速地打开国外市场的目标。而在运营模式上,这些企业在进军发达国家市场时,更重视构建全方位的用户服务体系,特别是配套能源设施,以树立良好的品牌声誉、培育消费者忠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