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5日,惠誉解决方案(Fitch Solutions)分析师在2020年记录了37个电动汽车的电池及相关组件(EV batteries and related components)和材料的制造项目,价值210.4亿美元,这些项目披露了财务细节。
这些项目涵盖了从电池单体和电池组,到阳极材料和电池托盘的生产,并让人们了解到哪些区域在发展本地化供应链(supply chain)方面最活跃,以及哪些国家是这些区域内最大的受益者。
西欧的项目数量最多,为17个,合计金额最大,为91亿美元?;萦谋ǜ娉疲馐垢玫厍谌虻绯刂圃煜钅孔芡蹲手姓?3.5%。
在国家层面上,德国以17个项目中的10个位居该地区之首。德国最大的项目是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SVOLT)耗资20亿美元的电池厂,年产能为24千兆瓦时(GWh)。
德国的这一举措反映了该国主要汽车制造商大力投资本国工厂生产电动汽车?;萦赋?,大众(Volkswagen)、戴姆勒(Daimler)和宝马(BMW)都有自己的电池组生产项目,这表明汽车制造商在供应链中越来越扮演着更积极的角色。
在欧洲新兴国家(Emerging Europe),这些项目主要由匈牙利和波兰主导,主要是电池部件领域,供应这些国家的现有设施?;萦硎荆獬浞炙得髁苏饬礁龉易魑瞪氐淖芴迨盗?,以及它们利用高科技产品向产业链上游发展的能力。
例如,韩国的SK新能源(SK Innovation)正计划在匈牙利建造第3家工厂,该工厂已经成为该公司的欧洲基地。
尽管这些地区的大部分投资都是为了减少对少数几个市?。ㄓ绕涫侵泄┑绯丶跋喙亓悴考墓┯σ览担攵匝侵薜厍南钅拷峁砻?,中国仍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独立市场,依然是一个投资目标。
惠誉报告显示,在亚洲追踪的8个项目中,中国占了3个,总价值26亿美元,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吉利(Geely)与宁德时代(CATL)合资12亿美元组建企业,来建设一座新的电池工厂。宁德时代还投资了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一笔投资,斥资50亿美元在印度尼西亚新建一家电池厂。
惠誉还表示,工厂电池生产中使用的镍(nickel)有60%将从当地采购,这表明该分析师认为,印度尼西亚(Indonesia)有潜力成为发展东南亚电池供应链的主要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