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即将进入尾声,又快到了总结一年成绩,好为下一年工作进行计划的时节。11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了第338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至此,2020年公告的车型批次已经超过了2019年全年的批次数。借此机会,记者整理了近两年来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希望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公告,窥知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规律,为广大氢能源工作者提供些许参考。
2019年共公布了11批次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其中第一批与第二批无燃料电池车型,其余批次,均有燃料电池车型出现。而在2020年已公布的12批次《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中,均有燃料电池车型出现,即使在疫情期间的公告批次中,也至少有2款燃料电池汽车出现。而在疫情基本控制后,燃料电池的公告数量出现了井喷现象。部分媒体朋友甚至将2020年视为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元年,也是不无道理的。
图1 |各批次下细分车型公告数量
2019年年初,所公告的车型还主要是厢式货车和城市客车,而在2019年第10批次中,开始出现了代表着大型货车的牵引车,以及以洒水车为代表的特种车辆。而到了2019年11批次之后,公告车型开始百花齐放,出现了各种车型。由此可见,燃料电池作为主要动能,可适用于各类车型的这一优良特征,越来越广泛地得到了主机厂的认可。而到了2020年第7批次,上海汽车集团更是推出了燃料电池轿车,同时其旗下的大通公司还推出了燃料电池多功能乘用车。纵观2019至2020,城市客车因其完全从属于公共交通领域,能够较为方便地获得补贴,因而占据了所有发布车型的绝大多数,占比高达65%,车市公交系统大量引入燃料电池城市客车,为燃料电池汽车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经过多年努力后,燃料电池汽车终于逐渐被公众接受,开启了“燃料电池元年”的新篇章。唯一值得遗憾的是,因Mirai而将燃料电池汽车引入公众视野的乘用车型,因技术难度较大,成本较高,而在我国未能受到重视,自2008年上汽集团与同济大学推出“超越”系列车型之后,很长时间都未见国内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大发展。
图2 |各种车型在所有发布车型中的占比
通过将车辆合并分析,可以发现,包含城市客车与长途客车两种车型的客车占比高达71%,成为燃料电池汽车无可争议的主要类别。而以详实运输车、牵引车、自卸货车为代表的货运车辆,也有着接近四分之一的车型。而于2019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特种车辆,其占比也有5%。而乘用车(包含轿车和多用途乘用车MPV)在近两年来仅出现了3款,而国内大火的SUV,更是未见公告。而长期关注氢能的朋友也可以发现,全球范围内,乘用车才是燃料电池汽车的主流,2015年量产的丰田Mirai,至今已发布了第二代车型,截止2020年9月第一代Mirai在全球销售11154台。而全球第一款燃料电池SUV—现代NEXO也在2020年7月12日,其销量也突破了1万辆,达到了10144辆。由于政策导向、补贴、成本、技术等原因,国内产商未大力推进燃料电池乘用车,也使得广大氢能爱好者遗憾地失去了自驾燃料电池汽车的机会。
图3|不同类别的车型在所有发布车型中的占比
从各批次来看,除了2019年第3批公告中,货车所占比例高于客车 ,同时,在2020年第3批和第4批中,货车与客车均占比50%,在其余批次中,客车这一类目均占据了主要部分。2019年第4批全部车型均为客车,在其余各批次中,均有货车出现。而特种车辆总是在年末的批次中出现,这一现象可能与市政采购规划的时间节点相关。
图4 |2019-2020年各批次公布燃料电池车型分类别百分比统计
从车型的品牌上看,中通牌客车以34款车型问鼎国内“燃料电池”车型数量之王,申龙、东风、金旅、开沃、飞驰等品牌均以20+车型紧随其后。总体上说,发布车型超过20款的汽车品牌有6个,发布10-20款燃料电池汽车的品牌有6个,发布5-10款的品牌有14个,发布2-5款车型的品牌有13个,仅发布1款车型的品牌有17个。
图5 |各品牌发布车型数汇总
观察发布超过20款车型的品牌可以发现,中通上榜车型主要集中于2019年第9批次和2020年第7批次,在这两批次中,中通共上榜了26款车型,占其在近两年来发布车型的76.5%。飞驰牌的上榜车型峰值与中通牌类似,也出现于于2019年第9批次和2020年第7批次,在这两批次中,飞驰共上榜15款车型,占比68.2%。申龙车车型主要集中于2019年第8批次与2020年第7批次,在这两个批次中,申龙牌上榜燃料电池汽车共有20款,占该品牌近两年来上榜的所有车型的71.4%。金旅和开沃牌的上榜峰值则集中于2020年第6批次,略早于其余三家,抓住了疫情过后第一次公告大丰收的时机。
图6 |合计发布车型超过20款的品牌在各批次发布的车型数
燃料电池汽车的核心为燃料电池系统,相当于传统汽车的发动机,掌握燃料电池系统开发的能力,就相当于掌握了传统燃油车的发动机制造技术,对燃料电池汽车的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近些年来,燃料电池系统商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市场也开始逐渐进入白热化的竞争当中。在这个时机内,哪家燃料电池产商可以获得更多的订单,哪家厂商在未来氢能社会建成之时获得巨大先机。同时,哪个地区能够扶持更多的相关企业,就可以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占领燃料电池科技高地,为地方经济带来强有力的增长点。因此,各地政府均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以扶持燃料电池系统企业。
从图7可知,亿华通作为第一家燃料电池上市公司,其在上公告这件事情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近两年以来,亿华通的燃料电池系统已上榜60款车型。而出货量占据国内燃料电池系统38%的上海重塑集团,也上榜了36款车型。
图7 |各燃料电池系统公司上榜次数以及各省燃料电池系统公司上榜次数
而对比各省的燃料电池企业来看,北京上海广东无愧于中国一线城市的聚集地,凭借着其城市的强大吸引力,带来了众多的优质燃料电池系统厂家落户。同时,湖北省因政策引导与产学研结合,也有较多的燃料电池系统公司,成为全国的氢能中心之一。而潍柴动力凭借一己之力,带领山东挤入了全国氢能发展省份的前五。
续航里程是燃料电池汽车相较于纯电动汽车的一大优势,仅仅通过使用更大的储氢罐,就可以有效地提高燃料电池汽车的续航里程,在补贴政策方面,也对燃料电池汽车的最低续航里程有相关规定。因此,各大厂商在发布车型的时候,均选择了超过300km的续航里程。从图 8可知,总体上说,各种类型续航里程的燃料电池汽车车型数量差别较小。但从各批次的变化来看,600km以上的续航里程在近段时间以来的公告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在最近的几次公告中,甚至出现了续航里程达到1100km的车型(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福田牌 BJ6116FCEVUH燃料电池客车),足见政策引导下,燃料电池汽车的长续航优势正越来越被重视。
图8 |不同续航里程车型占比统计
最后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燃料电池额定功率的变化。由于补贴政策的规定和辅助附件成本的影响,低于30kw的燃料电池电堆几乎不存在于燃料电池汽车中。而总体上说,大部分燃料电池系统的选择都集中于40-70kw这一区间内。然而,随着9月21日新的燃料电池积分奖励政策的发布和技术的进步,大于70kw的燃料电池电堆正越来越受到欢迎。由于积分奖励政策中低功率的燃料电池系统将会对所获得的积分产生折扣的影响,因此,较低功率的燃料电池系统正在绝迹??赡苁窍抻?019年的技术和成本考虑,60-70kw的燃料电池系统在2019年出现较多,而在近段时间,其占比也在逐渐被压缩。
图9 |不同功率燃料电池占比变化
从这两年中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可以发现,我国的燃料电池真的进入了井喷时期,越来越多的车型公布上榜,相较于以往仅有厢式货车和城市客车这类政府主导的运输产品,现阶段燃料电池汽车的车型百花齐放,各大车厂将目光投向燃料电池,探索燃料电池汽车的各种不同可能性,为氢能行业的从业人员披荆斩棘,创造美好未来。
另一个令人欣喜的方面在于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正受到政府层面的关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武汉苏州潍坊等产业大市,均铆足了劲吸引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落地,给相关从业人员更多的选择。
最后可以看到的,是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的长足进步。上榜的燃料电池功率与车辆的续航里程均呈现出变大的趋势。在政策与市场的引导下,燃料电池长续航、大功率的突出优势,将可以更加有效地被发挥出来,为我国的绿色交通和汽车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