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约学生一晚上100块软件-附近学生200元一个小时,附近学生400块钱三小时,寻花楼楼凤兼职论坛

当前位置: 充换电网 » 车联网技术 » 正文

车联网的“前世今生”

日期:2018-06-08    来源:王一鸣

国际充换电网

2018
06/08
16:45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车联网 智能交通 车联网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不断演进,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以及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智能交通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打造更加安全、更高效率和更加环保的车联网系统正在成为人们的共同愿景。
 
  什么是车联网?什么是智能交通?这些技术从何而来,又将走向何方?推动车联网、智能交通发展,应从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开始。
 
  从红绿灯起步的交通管理
 
  自汽车诞生的那一天起,城市交通、安全和便捷就成为业界关注的重要课题。面对城市道路上日益增长的车辆,以及与日俱增的事故风险和通行压力,城市管理者和交通领域的科研人员,利用交通信号设施来实现交通控制,并不断推陈出新。
 
  19世纪60年代,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交通信号灯(壁板式燃气交通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进行灯色切换:红灯停,绿灯行。虽然这一措施缓解了路口的交通压力,但这盏信号灯在工作了23天后就爆炸自灭了。
 
  1914年,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开始部署电气交通信号灯用于地面交通控制和协调,这被认为是最早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1918年,纽约市五号街的一座高塔上出现了三色(红、黄、绿)交通信号灯,这种经典的“配色”一直延续到现在;1926年,英国的伍尔弗汉普顿首次使用自动化控制器来控制信号灯,依照固定周期切换信号灯的颜色。
 
  20世纪60年代,美国丹佛市通过模拟计算机对交通信号实现集中化的实时性控制,可以同时对道路网中各交叉路口的交通信号进行协调控制。而后,加拿大的多伦多市在全市范围内建成了第一个全市交通信号集中控制与协调系统。
 
  时至今日,交通信号灯的样子几乎没什么改变,但交通控制的理论方法和运行系统却一直在进步。从人工操作或固定周期单点控制,到实现绿灯的连续性干线控制,再到持续优化整个区域交通资源,如今的交通控制技术,虽然演进出很强的自动化、智能化特性,但已经达到了性能瓶颈。
 
  采用单一的“红绿信号灯”模式进行交通控制,已经无法更有效地管理交通资源(实时性不足)。城市道路要容纳更多的车辆、满足更多样的出行需求,就需要突破原有的技术领域,朝着更深度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智能交通(ITS)的发展
 
  “智能交通”的概念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出现,它的诞生与城市化发展息息相关,城市管理者希望它能够解决城市道路日益拥堵的问题。上世纪90年代,智能交通系统(ITS)的概念逐渐成形。
 
  根据世界道路协会《智能交通系统手册》定义,ITS指的是,在交通运输领域集成应用“自动数据感知与采集”“网络通信”“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使得交通运输业变得更加安全、高效、环保和舒适的各种信息系统的统称。由此可见,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本质,就是“信息技术”与“交通技术”的组合进化。
 
  ITS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1970年,美国提出了电子道路导航系统(ERGS),通过路边设备提供车辆导航服务;1973年,日本的汽车交通控制综合系统(CACS)项目上线,这是日本第一个ITS项目。通过路边设备引导车辆行驶,减少拥堵,避免安全事故,以及提供应急服务。
 
  上世纪80年代,ITS的发展呈现出“三强”局面。
 
  1986年欧盟启动了“最高效及安全欧洲交通项目”;2000年欧盟发布的KAREN项目包含了ITS体系框架;2009年,欧盟开始委托多家机构制定统一的ITS标准;2011年,欧盟启动了Drive C2X车联网项目,旨在打造安全、高效、环保的行车环境,该项目于2014年宣布试验成功。
 
  1992年美国制订了智能车辆道路系统(IVHS)的研究计划,并于1995年由运输部正式公布了“国家ITS项目规划”;2009年,美国交通部发布了《智能交通系统战略研究计划:2010-2014》,明确了车联网的构想;2014年美国计划强制推广车际通信,并在2015年由美国交通运输部启动互联汽车项目。
 
  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1995年日本道路交通情报中心建立了道路交通情报通信系统(VICS)。司机可以通过装载VICS系统的车载导航器,享受无偿交通信息服务;2000年开始,ETC电子收费系统在日本大力发展;2002年,VICS中心开始向手机、掌上电脑、个人电脑等终端提供交通信息。
 
  车联网/车载网的演进
 
  车联网/车载网是ITS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智能交通中,相对于其他领域,车联网/车载网的研究起步最晚,有些领域尚处于最初级的阶段。
 
  纵观全球,最主要的车联网通信技术标准有两种:DSRC(IEEE)和LTE-V(3GPP),支持车辆连接到所有的相关事物,包括道路设施、车辆、人等。
 
  在智能交通的发展中,DSRC技术是ITS的基础之一,相关技术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取得突破性进展。相比LTE-V,DSRC起步较早,已经在许多ITS研究项目中崭露头角,实现了一部分相对成熟的车联网应用,如日本Smart Way中的各类子项目,欧洲的COOPERS、CVIS、SAFESPOT、PreVENT等,以及美国ETC应用、VII/IntelliDrive等。
 
  在LTE-V标准之前,车辆使用3G/4G的蜂窝无线技术连接到网络,被称为Telematics,即Telecommunications和Informatica的合成词,意为“远距离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结合的网络”。
 
  Telematics是车联网的一种常见形式,但由于只实现了车与云端的连接,所以也被理解为“狭义车联网”。LTE-V的出现,试图打破原本蜂窝接入网络只能作为DSRC技术补充的状况,将短距、直连、非IP化的通信技术(PC5接口)和蜂窝通信技术进行融合,从而在车联网领域形成一套完整的通信技术体系。
 
  2006年,多家通信和汽车领域的企业携手推进智能汽车协作通信项目,旨在研究利用蜂窝通信技术(3G网络)实现行车预警信息的相互传递。随后,宝马和福特公司加入了CoCarX项目,在LTE网络覆盖下,车间的协作通信取得了较好的性能测试结果。
 
  2012年,欧盟资助LTEBE-IT项目,开展LTE演进协议在ITS中的应用研究。2015年,3GPP国际组织分别设立了“LTE对V2X服务支持的研究”和“基于LTE网络技术的V2X可行性服务研究”,正式启动LTE V2X技术标准化的研究。业内将“LTE-V2X”简写为“LTE-V”,它是基于无线蜂窝通信的车联技术,也称为“C-V2X”,包括华为、大唐、中兴在内的多家中国企业参与了LTE-V研发。
 
  2016年9月3GPP完成了“基于LTE PC5接口的V2V”标准制定,其标准规范引入了LTE-D2D的Sidelink链路技术,实现了高速度、高密度行车场景下的车与车直接通信。2017年3月,3GPP 在“基于LTE的V2X业务”项目中,完成了车联网中各类型通信的标准化制定。在3GPP的5G通信标准中,LTE-V将逐步演进为NR-V2X。
 
  * * *
 
  从各国对车联网的研究来看,由于ITS应用场景复杂、需求多样、终端种类繁多,因而车联网的研究需要和ITS应用开发同步推进,以满足行车过程中对各类技术细节的要求。
 
  未来,车辆、交通配套设备和系统,需要具备更多更强的感知能力、通信能力、计算能力(智能),通过增强交通系统整体的信息化能力以实现整个交通领域的升级。这意味着,车联网技术将和传感、计算、软件开发等信息化技术同步发展,“智能交通”是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的深度交融。
返回 国际充换电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