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事件:公司发布公告,修正关于2017年1-6月归母净利润,原先估计业绩为1.3亿元-1.5亿元,同比增长50-70%,现在修正为2.2亿-2.4亿之间。
扣除转让麦克韦尔股权的投资收益,上半年预计净利润增速为50%-70%。公司扣非后净利润在1.3亿元-1.5亿元之间,同比增长50%-70%。公司目前已经形成了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的完整电池结构。其中消费电池和动力电池的占比约3:7。而在动力电池当中,公司的电池涵盖方形磷酸铁
锂电池、三元圆柱电池和三元软包电池,对应的目标市场分别为客车、专用车、乘用车。
打造高端产线,供应链结构优异。公司着意打造高端电池,从设备到材料到技术团队都非常优质。设备上,公司的三元软包产线由韩国SK团队倾心打造,确保设备精度和自动化程度;18650产线全部采用韩国进口,最大程度保证电池的一致性。材料上:正极材料基本出自当升科技和杉杉股份,电解液也是一线厂商,隔膜目前还以高端进口为主。
6月开始
新能源车销量环比持续增长,预计三季度放量明显。2017年6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4.14万,环比5月增长9%,同比增速22%。17年新能源乘用车保持月度环比持续向上态势,5月的环比增量达到0.9万台,6月环比增长0.3万台。在17年补贴政策和市场需求逐步回归正常后,新能源车产销逐步走强的特征明显。1-6月新能源车累计销量增长31%,三季度预计销量可实现较快增长。对于电池厂商来说,三季度将迎来出货高峰,全年业绩保持高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17-2019年EPS分别为0.54元、0.65元、0.80元,对应PE分别为41倍、33倍、27倍,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将保持39.8%的复合增长率,行业平均估值在30倍左右,公司净利润增长速度高于行业均值,可享受一定的估值溢价,给予公司2017年45倍估值,对应目标价24.3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新能源车销量不达预期,电池产能过剩导致电池价格大幅度下滑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