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百度公开展示了其
无人驾驶技术,但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包括无人驾驶汽车无法识别车道分隔线,压实线违章,以及变道不打转向灯。另外,对于这种进行了改装的所谓无人驾驶车,是否能在实际道路行驶,也存在争议。
从此次百度展示的无人驾驶技术来看,还属于非常初级的阶段。甚至连能否叫做“无人驾驶”都要打个问号,以百度所展示的行驶状况来看,一套ACC自适应巡航和车道辅助系统就能完成,甚至车道辅助系统还能帮你修正方向避免压线。
从此次事件其实也可以看出,要在实际道路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是技术难度。目前ACC自适应巡航、主动刹车和车道辅助系统已经越来越常见,甚至不少10多万的车都有配备。这些技术可以认为是无人驾驶的入门阶段,一定程度帮助驾驶员更轻松和更安全的驾驶车辆。
但在实际路况的驾驶中,涉及到更多方面的技术,比如对交通标志、标线的识别,对行人和车辆的识别,地图导航系统,路况的处理,等等。而且对各系统的稳定性要求非常高,不会受到高温、雨雪、冰冻、雾霾等不良气候的影响。
要解决这些技术难题,还需要很长时间。而除了这些技术问题,在中国还涉及到道路通行的很多实际情况。
中国的道路状况非常复杂。在一二线城市相对好一些,但三四线城市以及县城,路况非常多样。主要是很多行人、非机动车不遵守交规,想怎么走就怎么走,想怎么开怎么开。
比如很多地方有二轮电动自行车,这种车无需挂牌,不守交规,在路上就是一霸。在各地都是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这种情况的存在,对无人驾驶技术是巨大的挑战。
即使是在一线城市,各种复杂的立交桥、高架路口、隧道等等,诸如重庆那个“著名”的黄桷立交桥,再加上车流量巨大,都将考验着无人驾驶技术。
总结来看,考虑到技术的复杂性,以及对该技术稳定性极高的要求,加上中国道路状况的极度复杂,可以断言短时间内无人驾驶技术难以有巨大突破。再加上还需要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法律的制定也会是个漫长的过程。
百度此次展示其无人驾驶技术,也并没有什么太多技术方面的新进展,反而多处涉嫌违法,建议百度还是好好先在封闭场地修炼内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