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一整年的产业整顿和市场波动后,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在2016年底逐渐趋向明朗,补贴发放、三元解禁、第四批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公布等政策的利好正在给疲态尽显的行业注入新活力。
“政策依然是牵引行业发展的最大驱动力,并对于整个行业格局的塑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工产研董事长张小飞在2016年高工锂电暨电动车年会上表示,2016年是整个行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整顿和思考过后,新能源产业将在2017年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2016年12月10日,第四届G20-锂电峰会在深圳凯嘉酒店举行,本届G20-锂电峰会主题定为:新常态、新空间。成员企业就进入2017年后行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未来市场的格局和走向等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与会企业的一致共识是,即将到来的2017年,行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补贴退坡带来的降成本压力、产业整合淘汰赛升级、新材料产业化应用、原材料价格波动、智能制造升级将成为2017年行业的5大主流趋势。
与此同时,随着资本市场热度持续升温,围绕中国动力电池等核心零部件产业的“全球化”抢占制高点趋势显现。未来几年,国内产业链会进入新一轮淘汰落后产能的整合周期,同时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整合也将进入新时期。
降成本压力陡增
随着补贴的退坡,降成本将成为动力电池企业在2017年面临的最大压力。
整车厂对于电池厂家的价格要求是要比今年要降低35-40%。不少G20锂电峰会成员企业认为,这对于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而言将是巨大的挑战。
补贴退坡的同时,原材料价格还在持续上涨,这中间的差价需要产业链的企业来消化, G20锂电峰会成员企业预计,动力电池企业在2017年将有可能出现阶段性的亏损,能否熬过该阶段将成为动力电池企业生存的关键门槛。
如何降低成本? G20锂电峰会成员企业给出的药方是:一是打破材料环节的垄断局面,同时将电池梯次回收利用的生态链搭建起来,真正实现循环利用;二是要实现规?;纳圃?,在电池标准化的基础上,通过大规模的量产,最大限度降低成本。而这两者都需要产业链企业的共同努力。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认为,车企的成本压力之下,动力电池的毛利将会在2017年出现明显下滑,同时原材料的价格也会随着产能逐步释放中稳步下降,未来,动力电池成本下降的着力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规?;вο韵?二是制造合格率提升;三是源于自动化程度提高。
产业整合淘汰赛升级
作为塑造产业格局的重要变量,政策对于领域企业的扶持越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产业集中度将会继续提升。
GGII的数据显示,截止目前,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数量达145家,预计到2018年,将减少至85家。
张小飞指出,动力电池前五大企业格局基本已定,但后面的格局波动幅度会较大,未来几年,影响产业格局的主要变量包括政府主导的采购、电池技术水平、基于产业链联动的价格竞争以及规模效应等。
能在价格、技术、安全等方面形成综合竞争优势的企业将会快速上位,三四线动力电池企业的生存将受到严重挤压,可预见的是,眼下即将到来的2017年,行业洗牌将会提前到来。
G20锂电峰会成员企业认为,在动力电池行业的竞争中,通过产业链协同所产生的生态优势明显将更具竞争力,充分利于政策和市场的驱动力,充分利用似乎、配套产业链、资本以及商业模式的协同,集聚化的企业将快速抢占市场。
新材料产业化应用挑战
在动力电池的性能提升上,电池材料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不夸张的说,动力电池产业的进步归根结底是材料技术的进步。
根据在此之前刚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上,2020年的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目标为350wh/kg,要达到2020年的350wh/kg的目标,必然要求企业通过材料和制造工艺的不断升级来实现。
2016年以来,已经有不少动力电池及相关材料企业加速新型材料的产业化,包括高镍三元、硅碳负极、三层复合隔膜、新型锂盐等新材料都在经历产业化换挡提速。
G20锂电峰会成员企业介绍,其大部分都在进行动力电池材料的升级换代,除了在技术路线上导入三元材料之外,还在加快陶瓷隔膜、硅碳负极、石墨烯导电剂等新型材料的产业化应用。
可预见的是,在材料上会逐步由磷酸铁锂/石墨、三元、高镍三元/硅碳再到固态锂、空气金属电池演进。“十三五”期间,G20锂电峰会成员企业将致力于高镍三元/硅碳电池研发,努力实现350Wh/公斤的目标。
性能提升的同时,如何最大程度的保障安全,依然是动力电池企业关注的核心命题,GGII提醒,性能的提升的同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的增长,2017年预计会出现一轮动力电池安全和售后的高峰,企业应注重风险把控。
原料价格波动预警
受碳酸锂、铜箔等的涨价带动,包括六氟磷酸锂、电解液、正极材料等核心原材料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价格波动,这个下游的锂电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事实上,价格的合理上涨可以通过企业内部消化和逐步传导的方式来解决,而价格的大幅波动则会给企业库存和资金链带来巨大风险,随着行业洗牌加快,供应关系预计会不断调整。
预计2017年,随着新增产能逐步释放,原材料价格会逐步回归理性,但仍应警惕波动风险。
不理性的价格波动并不利于整个锂电产业的健康发展,如何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提升中国锂电产业的竞争力和集中度,需要整个产业链的高度配合。
G20锂电峰会成员企业一致认为,企业要在市场发展中和供应商以及客户建立深度的战略绑定关系,同时,还可以通过内部和外部的整合来进行供应链的防御,规避市场供给波动带来的风险。
智能制造升级大势所趋
围绕动力电池产业大规模智能化发展需求,推进设备领域的转型升级,将是2017年行业的一大趋势。
大规模制造不仅仅体现在高速、高精度,更体现在高的稳定性,其实提升制造设备的稳定性是锂电设备行业长期需要攻关的任务;智能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引进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的原理和方法,提升制造产品的质量,智能化本身分解为无人化、可视化、信息化。
G20锂电峰会成员企业一致认为,从大规模智能制造成熟度和级别来看,目前还处于初级智能的状态,只有把设备通过网络连起来,能够把最基本的状态进行感知,实现产能统计、质量统计、设备的基本诊断和追溯,最终才能够实现对锂电过程的全面升级,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优化,才能最终达到锂电制造过程的99%控制,真正实现智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