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37.9万辆, 2016年新能源汽车将至少有一倍的增长,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大蓝海,为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产品加入汽车充电市场竞争的行业里,不少民营企业也享受到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红利”。
上个月,国家电网揭晓了2016年首轮充电桩招标结果,国网公司2016年电源项目第二次物资招标采购(即首轮充电桩招标)中标候选人正式对外公示,招标总金额约8亿元,共有近20家公司分享了33个标包。
观察今年首轮充电桩招标结果可以看出,国网系总体份额已经有所缩减,中标的民营上市公司相比去年有较大变动。这轮招标,共有中恒电气、和顺电气、长园集团、科陆电子、奥特迅等5家民营企业上榜。
其中,中恒电气的份额为5.9%,中标金额约为4700万元;作为首次入围国家电网招标的上市民营企业,长园集团、和顺电气和科陆电子3家公司的份额也分别达到4.4%、5.1%、4.6%,金额分别为3500万、4000万、3700万元。奥特迅曾在2014年中标,2016年再次重新中标,份额为3.9%,金额约为3100万元。
有行业机构分析表示,目前国家电网充电桩招标给出的是1.4元每瓦的价格,与社会招标0.9元每瓦的价格相比,对设备制造商来说利润已经相当可观,以和顺电气为例,在0.9元每瓦的价格下,毛利率可达30%~40%,而在1.4元每瓦的价格之下,毛利率有望达到50%左右。
从数额上看,虽然当前各民营上市公司的中标规模并不算大,但目前国网充电桩招标给出的价格,对设备制造商来说利润已相当可观,对于业绩的拉动效应不可小觑。
可以发现,这几家民营企业都在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政策的驱动下,在多年成套电力设备研发的基础上顺势而为,切入了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业务,近几年由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制造商向能源基础设施提供商转变,布局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
五家企业的研发投入都在以百分之二十以上的速度在增长,以长园集团为例,其2015年在营业收入增长24.28%的前提下,研发投入却增长了37%。因此,这些企业不仅实现了向上游储能电池、动力电池领域的延伸,还最终形成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研发、制造、建设、运营的完整产业链。企业在研发新能源充电设备上的持续追加投入,也从侧面说明新能源业务已经成为他们飞速发展的支撑力量。
今年以来,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都确定了要进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强调要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大力发展和推广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加快建设城市停车场和充电设施。”这意味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正式成为国家“十三五”重大战略。
所以今年一季度,除和顺电子外,其他四家民营充电桩企业受政策利好的影响,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有爆发式增长,四家企业在一季度业绩报告中都指出,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大幅上升,主要是报告期内智能电网设备和与电动汽车相关材料及其他功能材料营业收入有明显增长。并且这些民营充电桩企业也信心十足地对上半年业绩进行了预计,一季度利润增长高达140%的长园集团表示,上半年将继续保持这一增长速度。
而和顺电子实现营业收入5074.77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3.97%,主要是市场竞争的激烈,导致订单略有减少。另外,年初开建的新工程及研发投入是其营业成本的一大主要支出,随着销售平台建设的完成及子公司施工业务的开展,和顺电子也预测到年底会有很大的改观。
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充电桩增量将达5.1万个,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以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电动汽车充电产业的路很长,投入大会亏损大,投入小会丧失机会,而目前为止看得多、真干的少,谁会成为本土充电企业的巨头还不好说。
笔者认为,新能源汽车充电不仅是一个物理充电桩的问题,更是兼具智能电网、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的功能,短期内出现千企做桩的繁荣景象并不奇怪,不过,市场竞争的最后幸存者只能是那些有实力、有创新力、有优质产品、有好的商业模式、有运营能力、有团队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