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是近两年相当火爆的一个概念,几个互联网巨头都推出了车联网产品,车企也乐于跟这些互联网公司合作,为产品增加一些卖点,提升附加值。它们玩得虽然热闹,但是到底什么是车联网,恐怕大多数人还是一头雾水。
中国的车联网:大号手机
在中国企业的宣传里,所谓的车联网就是一块搭载Android系统的大尺寸触摸屏。它们描绘的未来车联网生活是这样的:小王开车出门,跟朋友聊聊微信,订个外卖,再逛逛淘宝,然后用百度地图找到了停车位。
但实际上,中国的车联网恐怕是这样的:小王在淘宝买的东西是假的,用百度地图找的停车场是竞价排名之后被百度推荐的,停车费比附近其它停车场高了一倍。得知真相后小王气愤异常,边开车边在工信部网站投诉百度阿里,然后duang的一下,撞车了。
美国的车联网:一切为了安全
与此同时,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车联网则是这样的:倒车时,系统会提醒后方是否有车辆驶过;在经过没有信号灯的路口时,系统会警告视野盲区是否有车;在车联网与自动驾驶相结合之后,车辆能够通过车联网能够获取所有交通参与者的速度、方向、位置信息,以及交通信号灯、指示牌的信息,昂贵的激光雷达不再是必备的,人为的交通事故将大幅减少,在系统的自动规划之下,交通拥堵也将不复存在。
简单地说,中国的车联网就是把手机的功能复制到了汽车上,不过是换了一套UI和图标罢了,并且离开Android它就什么都不是了。而美国的车联网则与手机有本质的不同,它将交通中所有相关方的信息进行共享,从而让整个交通体系更加智能更具效率,事故和拥堵都将变成过去时。
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就是,国内的车联网是由互联网企业主导的,而他们热衷于车联网只是为了抢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资源。在美国,也不乏科技企业做着跟百度阿里差不多的事情,但同时还有不少研究机构推进车联网在智能交通和自动驾驶方面的应用和立法。
参观MTC:什么是车联网?
密歇根大学流动运输中心(MTC, Mobility Transformation Center)就是一家致力于道路安全和可持续交通的研究机构。前不久,我们造访MTC,参观了技术展示活动和用于测试自动驾驶的模拟城市Mcity,并采访了MTC的技术总监Hui Peng教授。正式这次活动让我们对车联网有了新的认识。
什么是MTC?
MTC是由美国交通运输部(USDOT)、密歇根州交通运输部(MDOT)联合密歇根大学、一流整车企业、供应商、通讯数据公司、保险公司、金融企业和大学建立的一个科研联盟组织。MTC的目标是在2021年之前开发覆盖密歇根东南部的互联的和自动的运输系统,为此MTC将在8年内投资1亿美元,其中25%将直接来自于密歇根大学。
MTC目前有62个企业会员,其中17个高级会员。宝马、福特、通用、丰田等主机厂,以及博世、电装、德尔福等零部件供应商都是MTC的会员。来自中国的长安汽车在2015年加入MTC,成了MTC中唯一一家中国企业。
什么是Mcity?
Mcity是MTC下属的一个试验场,它模拟了包括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在内的多种道路环境,用于测试自动驾驶和车联网技术。MTC的会员可以使用Mcity做测试。长安美国研发中心距离Mcity不远,长安的自动驾驶汽车曾多次在里面进行测试。
什么是车联网?
MTC的技术总监Hui Peng教授告诉我们,车联网可以分为三个类型。
第一个是车内互联,即CANBUS串行总线,目前已经大规模应用了,这项技术与消费者关系不大。
第二个是车际互联,即交通参与者之间的互联,包括车与车、车与人、车与信号灯等等(V2X)。MTC研究的主要就是这一块。
[pagebreak]第三个是车云互联,即车与云端的互联,国内的互联网企业主导的车联网基本都属于这一类型。
车内互联主要应用于汽车的生产、维修领域,与消费者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车际互联首先是为了令交通更加安全,减少事故的发生,同时也能减少拥堵。车云互联则是将汽车的功能做了扩展,不过在自动驾驶实用化之前,这些功能也会成为影响交通安全的不稳定因素。
这三种互联是在汽车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对于互联的三种需求。车云互联是汽车功能多元化的必要条件,也是人们对汽车的一项长远需求,但是跳过自动驾驶来谈车云互联就是耍流氓。安全始终应该是被摆在第一位的,在现阶段,车际互联显然更为重要。
互联的关键:标准化
车际车联网的特性决定了,参与者越多,数据越丰富,交通也就越安全高效。另一方面,没有加入车联网的汽车,在车联网中是一个侵入者的角色, 会对交通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而这又带来了另一个问题,汽车的品牌和型号众多,如何将它们全部纳入同一个网络之下?
所以,车联网的关键在于实现数据及其传输标准的统一,并在此基础上提升装车量。如果由企业主导,那么要这么多车企达成一致,不拖个十几年肯定是没戏的,这项工作必须由研究机构和政府来完成。
目前,在MTC和众多类似机构的努力之下,美国已经将SAE的JA2735、JA2745标准定为车联网通信内容的标准,将IEEE 802.11p标准作为车联网的数据传输标准。这几项标准遵循了数据量小,更新快的原则,每次通信的数据量被控制在100byte之内,100ms更新一次。同时,美国政府正在推进车联网方面的立法,届时新出厂的车辆将会被强制安装车联网数据传输设备。
美国的车际互联网标准已经出台,马上就要开始推广了,而大多数的中国车企还在靠大屏幕、“智能”、“互联”忽悠消费者。这令我想起了在无线网络领域,中国政府曾经禁用WiFi,强推WAPI标准,但是数年之后,由于缺乏设备的支持最终不了了之。这种情况是否会在车联网领域重演呢?
好在国内互联网企业娱乐化车联网的喧嚣之外,还是有人在做实事的。比如长安很早就参与到了国家的车际互联网研究当中,并且在美国研发中心开展了对车联网和智能化技术的研发工作,目前依旧取得了一些成就。
车联网无疑是未来汽车行业的一大发展趋势。在现阶段,车联网的主要作用是提升交通安全等级,减少事故的发生。至于点外卖、聊微信、逛淘宝那都是在自动驾驶大规模应用之后才具备实用性的功能。在大屏幕、“互联”、“智能”泛滥的今天,勤勤恳恳地研发车际互联网、提升安全性的企业显然更值得我们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