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分享能保证我的个人信息不泄露吗?”一位男士在下载华商三优的私人充电服务APP优易充时询问。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国际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展览会上,北京华商三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商三优”)的展位上人头攒动。一位消费者听完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个人充电桩分享功能后提出质疑。
工作人员告诉他:“通过前后台的双重监控,以及支持第三方支付结算费用,目前的充电桩共享还没有涉及信息安全问题。”
华商三优执行董事、总经理刘晓民
“充电桩共享时代来了。”华商三优执行董事、总经理刘晓民告诉记者记者,私人车主把闲置的车位和充电桩分享给其他有需要的车主,使用的一方到达现场使用优易充扫描二维码,充电桩就会自动充电了。
“互联网+”不是噱头
记者:2015年新能源汽车领袖峰会,华商三优提出将坚定不移地走私人充电桩路线。今年有哪些动作?
刘晓民:近几年,华商三优始终坚持优先发展私人充电业务。公司围绕着产品怎么进入家庭,怎么让私人出行方便等问题做出一些尝试。这其中包括接入云平台和互联网概念,让用户能够体验超出传统燃油车的享受。
当然,互联网概念绝不能变成噱头,它是一个工具。目前华商三优正在推广两个项目。
截止目前,华商三优私人充电桩的安装量已经突破6000户。更令人惊喜的是,短短三个月内,由优易充设置分享的400多个私人充电桩中,完成充电桩分享的交易已经达到60多例,相当于达到了15%的分享率。
记者:据了解,华商三优基于互联网思维推出的两个项目,分别是“桩先生”和优易充,两者的侧重点在哪里?
刘晓民:通过“桩先生”平台,华商三优与4S店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联络通道,形成纽带关系。
与此同时,“桩先生”提供申报、安装、维护、故障处理等一系列服务,并保证22个工作日内完成安装工作,既能提高用户和工程公司的办事效率,又能节约成本。这是私人充电服务的第一步。
第二步,通过优易充影响人们的出行习惯。只要用户安装了优易充,他就可以点击优易充寻找最近的充电地点,也可以借助地图实时导航。
记者:事实上,目前各家运营商都在推出各自的充电APP?;倘湃绾翁逑钟乓壮涞牟钜旎?
刘晓民:与他们不同的是,优易充收集了当前北京地区的私人充电桩数据。车主可以把自己的车位和充电桩利用起来,在优易充上发布闲置信息,有需要的车主会在上面预约,双方达成意向后,使用的一方到达现场使用优易充扫描二维码,充电桩就会自动充电了。所以说,依托云平台和互联网概念,优易充还具备共享增值的功能。
这个意义十分重大。从北京地区的交通情况来看,城区停车已经到了“公害”程度。如果通过优易充将电动汽车引入小区内的停车位,那么交通路面会清净不少。
从充电成本角度来看,公共充电站还需要考虑停车费的问题。所以,无论从路面交通、环境整治,还是充电成本来看,这种共享概念是将资源充分利用的一个手段、一种引导方式。
这也与国家近期提出的“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的指导意见相一致??⒂乓壮涞囊桓瞿勘昃褪且嫉缍低3?,实现社会资源和稀缺的停车位资源共享。我认为,这可能对社会贡献更大。
[pagebreak]记者:据了解,优易充的共享功能是直接通过手机完成支付,那么如何保证交易安全?
刘晓民:作为互联网环境中的支付平台,就要面临互联网的复杂特性,因此引入第三方支付平台必须保障交易用户、第三方支付机构和银行三者的资金安全。我们在网络安全、身份认证、传输加密、数据保密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确实保障用户的交易安全。
此外,我们还在积极联合包括云服务商、企业机构在内的合作伙伴研究和制定相关互联网支付标准。
记者:除了共享功能以外,“桩先生”和优易充还准备开发哪些服务项目?
刘晓民:目前华商三优正在与保险公司接触,公司希望通过“桩先生”平台,尤其是优易充,为广大消费者推荐具有特色的车险产品。这不只是两方互惠互利的事情,而是三方受益。一方面华商三优在安装充电桩的同时把车险推介给用户,另一方面保险公司推出差异化产品服务用户,最终用户选择的空间更大。
我觉得,从“桩先生”和优易充整体的规划来看,运用“互联网+”这条路走对了,现在应该继续往这个方向走。
让充电站更人性化
记者:从用户角度来说,这种运用互联网概念的充电服务更吸引人。从行业来看,各个运营商都在考虑运用大数据来实现运营模式的提升或转型?;倘旁谒饺顺涞缌煊蚴欠裼性擞没チ拍畹恼骞婊?
刘晓民:目前还在探讨阶段,只是整理出一些思路。具体来说,一是市场的超前分析。桩分享是华商三优应用互联网概念的第一步。接下来的尝试是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当电动车主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真正的发展方向才能逐渐清晰。因此,现在可以想,但是还不到大干特干的时期。
二是充电桩商业的二次开发。从私人充电业务来看,华商三优坚持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除了继续提供管家式的安桩服务以外,今年华商三优计划在南苑机场的附近小区外投建充电站。
提到充电站,人们总会把它跟占地联系起来,其实不是这样。在我看来,充电站是具备充电能力的停车场。我设想的充电站是能让充电的人享受充电生活的地方。
目前,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善,一些充电桩的选址很不科学,安装在距离聚居区很远或周边交通设施不齐全的位置,譬如没有路灯、没有卫生间等。这给车主充电带来诸多不便,尤其是冬天,充电竟成了一件“锻炼身体”、“练胆儿”的事?;褂幸患∈拢涞缯久挥欣?。
华商三优计划投建一个人性化的充电站,刚才提到的几个“没有”,在这个充电站内能够得到解决。后期还会引入自助洗车等服务项目。
记者:这个充电站的充电模式是怎样构思的?
刘晓民:针对不同人群,充电站有不同的特色和不同的经营模式。以充电站来说,白天以快充为主,保证用车人群快速补电。夜间收留一些过夜车,这期间的充电形式以慢充为主。
还有一个特点是,充电站将建成储能电站,将夜间波谷电量储存起来,这部分电量可用在白天充电的高峰时段。
记者:储能电站的容量预计达到多少?
刘晓民:达到300~400kwh就可以了。根据桩先生平台的统计数据分析,电动汽车白天平均补电10kwh/次。这意味着,储存下来的电量可以为30~40辆电动汽车提供补电;如果按照每辆车充电20kwh计算,那么这些电量也能满足15~20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记者:充电站选择建在小区附近,这跟其他运营商的选址方案有些不同?
刘晓民:确实如此。我曾经表态,华商三优在充电领域一定要做开放的企业,同时做接地气的事情。毋庸置疑,充电站建设的投入以及充电运营成本不足以满足回收预期,贴近社区的构想一是将充电站向小区居民开放,让老百姓真真正正感受到充电服务的改变;二是把小区居民也引入到充电站的消费行列里,通过增值服务来加快资金回笼。
角色定位在“幕后”
记者:事实上,像这类充电桩商业二次开发的案例目前还比较少。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华商三优公司的整体规划?
刘晓民:实际上,从字面上解读“华商三优”可以理解成“一强三优”。这也是公司的经营战略。所谓“一强”是坚强的制造业,以此作为基础,制定出三个优先发展方向。而“三优”分别是私人充电业务、EPC总包工程以及优良资产的投入。
今年,除了重点发展北京地区以外,华商三优依托“互联网+”概念完成了“走出去”的战略转型。目前华商三优开发的电动汽车系统平台方案已经在福建、河北、云南等地区推广应用。
在公共领域,公司正在配合北京市交通委在12个出租车扬招站投入充电设备开展先行先试工作。该项目一旦放开运营,将有267个出租车扬招站点配备华商三优的充电设备。
记者:关于业态的发展,行业人士有种说法,认为今年将出现“强龙与地头蛇并存、全国性运营商与区域性运营商同在”的投资格局。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刘晓民:我不认同这个观点。目前这个时期属于百花齐放的时期,还没有到竞争的程度。
形象地说,当前的充电行业与上世纪80年代国内上冰箱生产线有些类似。当时,由于冰箱销量迅速增长,全国各省市都上冰箱生产线,品牌达到上百种。再看现在,市面上留存的冰箱品牌并不多了。总结经验,之前的多条生产线都是重复投资、盲目生产的结果。
充电行业也是这样,不是说“强龙与地头蛇并存,全国性运营商与区域性运营商同在”的局面,只是大家都处在进这个门槛的阶段。未来五年到十年期间里,竞争的关键是看谁的底蕴更深,谁选择的商业道路更合适。
我确信不疑的是,华商三优的转型之路是以坚强的制造业为基础,深化服务意识,以互联网为手段,做真真正正接地气的充电服务企业。
至于生存,无论企业实力多强,没有一个接地气的项目,没有一个整体的发展思路,没有跟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步调相一致,这类企业慢慢会被淘汰。
在我看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充电桩是毋庸置疑的无名英雄,隐居幕后却时时刻刻直接影响甚至制约着行业发展,依托互联网共享理念的逐层渗入,充电桩行业将获得巨大的市场想象空间。
基于这种判断,我把充电站理解成非常人性化的停车场,这样理解公司发展的道路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才有了刚刚我们探讨的共享增值和人性化充电站的内容。
为了配合充电新国标落地,华商三优将新推出的交流充电桩的最大输出功率从原来的7kw扩展至40kw,支持三相交流充电。与此同时,新产品采用的通讯??橐丫痘淮弑感鹿晏岢龅氖凳笔菁嗫?、预约、APP远程控制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