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国内最大的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群在北京华贸商圈开始对外营业,包含两座地面光伏充电站和两座地下充电站在内,100台充电桩做好准备,将满足电动车车主们的充电需求。与此同时,这100台充电桩在北京率先开始了收取充电服务费的尝试。
这100个充电桩分为20个快充桩、17个中充桩和63个慢充桩。以里程数为200公里的纯电动车充满60%的电量来计算,三种充电模式分别需要耗费20分钟、1个小时和2个小时。
如果是充电站的会员,服务费是每度电8毛钱,非会员服务费则是1.5元。
国家电网之前有相关人士表示,为了让电动车的出行半径增加,将充电服务从城市内延伸到跨省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快充网络的充电服务价格,将严格遵守发改委的文件要求,电费执行当地大工业电价,服务费以所在地价格管理部门出台的价格政策为准。其中,大工业电价一般在0.65-0.8元/千瓦时,比如江苏省,电价和充电服务费价格合计为1.6元/千瓦时。
一个客观事实是: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建设公共充电桩,由于要建配电设施、拉线路,成本便宜的是60万-70万元,有的公共充电设施的建设成本高达200多万元。建设成本较高,新能源车车主就要被迫分摊这项成本。据部分新能源车企反映,目前国内不少城市的车主在公共充电设施充电,需要交纳每度电1元左右的服务费,如果再加上电费,综合成本可能并不比传统燃油车更加经济实惠。
让我们大致算一笔账,衡量一下汽油车和电动车的使用成本。
以百公里油耗8升左右的私家车为例,汽油单价参照北京市当前92号汽油价格为6.32元/升,行驶10000公里的使用成本为4800元左右。如果换作驾驶电动车,以理想状态下的使用“铁电池”的某款电动车为例,每块电压3.3伏,120安时,共使用96块。充满电续驶里程可达300公里左右,该车在汽车充电站500A快速充电10分钟可达70%的电量,3.500A直流快速充电10分钟。充到最大容量70%。那么,满充消耗电力度数为:500A×3.3×96×100/70×10/60=54,考虑交流转换直流的效率为90%,大约消耗民用电60度。消耗民用电费用为36元左右,综合考虑电池的消耗费用,以及堵车和季节偏差,估计每度电费用在1.5元左右,行驶10000公里的综合成本在3000元上下。倘若自己的家里有充电桩,电动车的使用成本显然是要低于汽油车的。
在电动车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充电标准不统一问题非常明显。京沪高速公路充电站全线开通后,有企业派工作小组去做电动车运行试验,结果是在这个充电站这辆车能充电,那辆车不能充电,到下一个充电站,那辆车能充电了,这辆车又不能充电。
充电设施和电动车实际上是一个滚动发展、互相促进的过程,并非一定是基础设施建设好了电动车才能发展。但如若需要到公共充电站充电,电费加充电服务费加停车费,电动车的使用成本就不再具有特别优势。频繁的充电需求也会让车主渐渐心生疲惫,和遍布城市的加油站比起来,加满一箱油仅需几分钟的便利,可能就会令人怀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