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纠结于新能源汽车方向的时候,归根结底就是各方面的主次问题,自身就没有先搞清楚。以至于,该先出的规划需要是出不来、过去的长篇大论却难有真正的用武之地!甚至,早就有关于电动车与混合动力汽车的争论,也是在不断地拉抽屉,使得决策层在方向的决策上,不是模棱两可、就是问题多多!应该说,从技术结果上易分开主次,而从发展模式以及与自身结合上,能够正确的分开主次也就非常的不容易了。一方面,国内有着要快速发展新能源的预期,自然就会从形式上拼命往相应技术上靠拢;另一方面又要确立新的标准,如果从最初的战略上就没有抓住新技术的引领点,技术被滞后不说、就连难得的追赶时机也很容易被耽误!这恐怕就是需要清楚“男怕选错行”与“女怕嫁错郎”一样,得到业界的重视、才能够使我们身边的新能源发展,不至于睁着眼走弯路!
主次问题为何既包括宏观又包括微观
如果按照整体布局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来讲,无疑,宏观的政府推动下的整体发展,将是国内汽车技术转型的关键,无论是几步走战略、还是循序渐进的深化,都是需要有明确的发展与技术同步方向进行的。而涉及到相对微观的车企制造问题,不但需要根据自身的优劣量力而行、还需要客观分清现实市场需求的技术的适用率如何。只有这样,新能源汽车才能够按部就班的发展与突破。
记得,当国内将新能源发展作为国家战略目标的时候,最先值得商榷的问题,就是单刀直入的将电动车作为发展主导目标,甚至按照当初的说法,全民都搞电动车都不为过!而当业界传来不同声音以后,才在规划上也将混合动力纳入到政策鼓励与推动的节奏之中!按理说,就目前的世界技术格局以及车企的研发技术而言,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已能够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覆盖能力、而电动汽车却只有不足三成的技术覆盖力。所以孰轻孰重,自然是应该一目了然的。如果,有关规划方面不能够意识到这一比例对技术深化的影响,一味的要大干快上的话,自然就是对新能源汽车存在的主次发展规律的认识不足!同样如果车企不能够循序渐进的做好技术突破、配套技术的融合以及不能够运用自身的优势面对新能源概念,往往就会出现费力不讨好的局面!所以,对待新能源汽车,不应该好高骛远、更不应该不切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