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帮人在会客厅里等他,没几分钟,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就大笑着出现了。
提到新能源,语速加快,俨然一个新能源领域的资深派。
这个头顶无数光环的中国“饲料大王”、“水产大王”,如今正全身心地沉浸在他的新能源王国里。从2007年斥资50亿元在乐山打造多晶硅生产企业(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到最近总投资金额为260亿元的新疆太阳能光伏一体化项目,刘汉元在新能源领域扩张的“雄心”可窥一斑。
近些年光伏行业的几番起落,似乎并没有影响刘汉元对这个行业的信心与判断。2006年通威入场之时,正值光伏行业风生水起,通威的每一次出手,几乎都能震撼业界;然而,突如其来的金融?;创戳?a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光伏产业的寒冬。
但这并不意味着刘汉元放弃了新能源?!罢飧鲂幸抵档靡话锶巳プ觥!币坏┛醋剂耍鹾涸源履茉淳拖穸源鸺业乃橇喜狄谎?。
“我是一个坚定的专业化支持者,只有你把所精、所专的事情做强,并且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才能使你的研发投入更加清晰精准,使你始终站在某一个领域或者行业的前沿。”几次采访刘汉元都对《英才》记者说过同样的话。
如今,在通威确立的集团战略里,现在以及将来,通威的主业都将是以饲料为主的农业和以光伏产业为主的新能源。
随着全球经济继续走向低迷,市场主要在国外的光伏产业,再一次迎来了其生死挑战。打算坚守的企业,则更需要迎难而上,挺住了,也就真的成了巨头。刘汉元要如何带领通威“闯关”?
高调豪掷
作为国内三大饲料生产企业之一,通威之前的农业企业形象一直深入人心。而今,人们言及通威时,也开始有了新能源企业的瞬间联想。
专业化与多元化之争,一直是中国民营企业纠结的议题。在真实的企业发展过程中,方向往往比努力更重要。一旦迈错步、入错行,就有可能失足跌倒且无法重来。
最终决定扎根新能源领域,是刘汉元多次权衡并深入了解行业之后做出的重大选择。
刘汉元也曾尝试过其他产业。2006年,当通威集团决心进入多晶硅产业的时候,通威集团已经拥有除农业之外的化工、宠物食品、建筑与房地产、IT等行业的多家子公司?!暗庑┎刀济荒艹晌ㄍ牡诙饕?。”
自2006年正式介入新能源产业以来,刘汉元也随着光伏产业的起落坐了一回过山车。
通威的多晶硅投产之时,第一炉多晶硅卖出了330万元/吨的高价。净利润在270万元/吨左右,而当时行业的平均利润都在250万元/吨以上。当时的刘汉元也规划着多晶硅业务的中小板独立上市。
然而,巨大的财富效应吸引了太多竞争对手的蜂拥而入,产量的迅猛增加,外加国际金融?;木薮蟪寤鳎枚嗑Ч璧募鄹裨?008年几乎从最高400万元/吨跌落到40万元/吨以下。
在对行业前景的冷静分析之后,刘汉元反而更加“高调”。2010年6月7日,通威集团二期3000吨多晶硅项目启动,总投资达20亿元。2011年9月21日,通威又宣布将在新疆“豪掷”260亿元启动光伏一体化项目。刘汉元在新能源领域一系列重要布局紧锣密鼓展开。
在通威介入新能源领域之初,有人质疑这是通威集团在暴利面前的一场豪赌。其实,“认定了的行业,就是我们的必然选择。至于其他行业,谁花心,面对诱惑控制不了自己的冲动,谁就可能因为发高烧误入歧途,最后把自己的主业葬送掉?!焙锏募岢?/p>
不管刘汉元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趋势判断是否准确,至少现在看来,这个产业正在“黎明前的黑夜”中摸索。
“随着世界经济继续走向低迷,可再生能源也进入寒冬,尤其是太阳能发电。吃得饱吃得好的时候,大家都是高谈阔论的地球好公民。一旦饿肚子,有几个政府还乐意拿钱给靠补贴才能活下去的企业,又有多少好公民肯花更高的价钱买绿色油和绿色电?”南非沙索能源公司中国区副总裁徐海龙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表示。
核心技术、商业模式、经营策略,特别是国家政策,似乎每一个都能决定光伏企业的生死。和不少悲观的声音不一样,刘汉元并不否认行业发展当前面临的一些困境,他选择了坚持。
不管是连续五年在全国“两会”上所提的十多份光伏提案,以及出版《能源革命——改变二十一世纪》专著,在各个场合宣传布道强调发展太阳能的重要性;还是企业在太阳能光伏领域的多次大手笔投资,都让刘汉元成为了这个行业积极的鼓动者。
从2006年底通威进军太阳能光伏产业至今,在四川乐山投资的1万吨永祥多晶硅项目一期1000吨/年项目已顺利投产,永祥多晶硅二期3000吨项目也于今年8月底全面投产。
同时,永祥多晶硅正在快速施工中的年产6000吨多晶硅项目也预计明年6月底前投产。即到2012年,通威集团多晶硅总产能将达到1万吨,进入行业前三似乎指日可待。
除了上游,目前通威已经在成都双流投资兴建了多晶硅深加工光伏项目。
而通威在下游太阳能发电领域的探索,也已告成功。4月12日,通威集团在甘孜藏区理塘县捐建的光伏发电站正式运行。
至此,通威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条已全面打通。
不过,和通威的战略选择一致,目前几乎大多数光伏企业都在做垂直一体化。对此刘汉元却并不看好,“发展光伏产业,我一再倡导进入者一定要有足够的理性。不是每家企业都具备打造完整产业链的实力,把中间的某一个环节做强也许是一些企业更好的出路?!?/p>
对于通威的全产业链模式,刘汉元做了一些“备份”。“在这个过程中,不排除适当的行业整合。我们可以和同行强强联合但又各不干扰,比如我把前段做好,那么前段的管理由我们说了算;中间如果对方更有优势,那就由对方说了算?!绷鹾涸蛩阃ü铰粤耍纬汕坑辛Φ摹叭巫楹稀?,这种组合或将比各家企业分别去“接三段链条”更有效。
必须逾越的坎
不管是资金资源、管理资源、市场资源,还是品牌资源,通威两大主业之间分得清清楚楚。
当前,通威股份(6.36,-0.02,-0.31%)水产品的市场主要还在欧美国家。近些年,中国已经多年卫冕全世界水产品第一出口大国称号。但刘汉元现在的困惑是,通威股份的罗非鱼现在“出去”挣钱并不多。南美一些国家生产的罗非鱼销到美国可能卖到五六块钱一镑,而中国同样的甚至品质更高的鱼销售过去,却只有两三块钱一镑。
问题出在品牌上
“只有提升品牌,提升附加价值,这个产业才可能在全世界站住脚?!绷鹾涸衔飧鲂幸档牧斓夹推笠低耆梢宰龅?000亿、2000亿甚至3000亿的销售规模。而当前的通威股份销售规模不过100亿多一点,未来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这个行业目前受原材料影响很大,议价能力很差,因此对成本的要求非常严格。加上这个行业总体还很分散,行业竞争就显得极其充分,甚至惨烈?!绷鹾涸治鏊怠?/p>
事实上,养殖业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在于,养殖户们对饲料的成本非常在乎,而全社会对食品安全非常关注,甚至有几分过敏。但对于消费者来讲,却极少关注食品的品牌?!暗缡踊⑹只?,没有牌子你可能不敢买、不敢要,但是没有牌子的鱼肉、猪肉,人们却敢吃、随便吃。大家对这些产品没有品牌概念,因为它们在生活中太平常,太自然而然,而这,恰恰是我们认为社会应该检讨的,也是我们行业需要检讨的地方?!?/p>
通威股份选择了打通农业产业链的方式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如今,通威股份的饲料产业链条已经全部打通。虽然在刘汉元看来,这个行业要真正改变还有不少困难,通威等企业也走得很辛苦。但不管怎么样,过去30年里,通威解决了“量”的问题,而未来30年,通威一定是去解决“质”的诉求了。
在这个转折的过程中,有着很多机会和困惑,而这,也是刘汉元带领通威股份,从100多亿的销售额走到1000多亿销售额的过程中,必须努力去逾越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