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在传统能源时代中国汽车工业是全面落后的话,现今,转折时刻似乎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而来临。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我们与国外站在相近的起跑线上。过去10年里,这样的论调一直存在,也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汽车有望“弯道超车”的有利条件,国内外企业在新产品、新技术上的比拼,以及国际品牌与自主品牌的交错共生,编织出的是一个竞争激烈而关系复杂的市场图景。这样的格局中,中国企业能否利用自身竞争优势,抓住新能源车机遇,在未来几年实现“弯道超车”?
在十二五期间提出要由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提出“走出去”战略。近期在上海举办的第十四届国际车展上,自主品牌也是竞相崭露头角,吸引消费者驻足欣赏。如上汽、一汽、广汽为主的国有大集团推出的自主品牌,像上汽的荣威和MG、一汽的奔腾、广汽的传祺等;还有奇瑞、吉利、长城、比亚迪等企业,新产品从低端车型向中高端挺进,中高档新车等产品,体现出他们绝不安于中低端市场的决心;以及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也在本次车展上崭露头角,如广汽本田推出了“理念S1”。
在新能源车领域,国内车企仿佛看到一条可以赶超国外汽车巨头的捷径。但依然有些障碍需要跨越。德勤公司在上海国际车展高峰论坛上公布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96%的中国受访者要求电动车续航里程数达到320公里才购买,而只有63%美国人要求续航里程超过300英里,55%日本人要求续航里程超过320公里;有55%的中国受访者认为最长充电时间应在2小时以内。这些都意味着,中国市场上的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技术要求更加苛刻。而且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上市时间也很含糊。就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几款混合动力型车而言,在价格方面稍微有些偏高。
中国汽车业以产销突破1000万辆大关渡过了“黄金十年”。而这十年是以大规模合资,以“市场换技术”的思维一路走过来的。现在新的十年已经开始,大家对新能源车充满了期待,在《自主品牌能否借新能源“弯道超车”》的调查中显示,超过半数的投票者认为巨大的市场使新能源汽车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国家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自主品牌加强核心技术的开发的情况下,自主品牌借新能源汽车这股东风很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